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封面深鏡|“95后女生收6歲徒弟傳承非遺”上熱搜 吳菁菁:川劇就是我的“白月光”-每日關注

封面深鏡|“95后女生收6歲徒弟傳承非遺”上熱搜 吳菁菁:川劇就是我的“白月光”


(資料圖)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6月25日,“95后女生收6歲小徒弟傳承非遺”登上熱搜,話題中的女生就是吳菁菁。

1997年出生于四川綿陽的她,自小與川劇為伴,戲齡已超18載。當天下午,剛剛在電競賽場表演完的吳菁菁接受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她直言:“在我心目中,川劇就像一道光一樣,一直照耀著我!”

吳菁菁

從小被戲臺上的吟唱吸引

8歲被藝術劇團破格錄取

川劇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賡續巴蜀文化DNA的本土藝術形態。吳菁菁的外婆、媽媽、小姨,都曾學過川劇。小時候,跟著外婆生活的吳菁菁,被戲臺上咿咿呀呀的吟唱吸引,一句“我也想學”,開啟了她學習川劇藝術的大門。

壓腿、吊嗓、倒立、轉手絹、甩水袖……回憶起那段初學時光,吳菁菁笑言:“只有睡覺時才閑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年滿8歲的吳菁菁,被四川綿陽藝術劇團破格錄取了!那幾年,她每天都要跟著一群十四五歲的大孩子一道“聞雞起舞”,可不論練功多么辛苦,小小的吳菁菁身上有一股超越年齡的毅力。

吳菁菁從小學川劇

學藝6年后,14歲的吳菁菁正式成為一名川劇演員。《人間好》《思凡》《掛畫》等川劇經典折子戲,都成了她的拿手好戲。“川劇可以讓我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對我思想的形成、性格的養成,甚至靈魂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川劇演出也讓我接觸到了更多不同行業的人群,學到了很多。這種感覺特別好,這就是職業給我帶來的‘高光’吧。”

吳菁菁

18歲離開劇團闖成都

想要更好地推廣川劇

18歲那年,吳菁菁決定離開劇團,獨自到成都闖一闖。“當時真的是做了很大的決定,因為家里面都知道我從8歲開始就一直在劇團學習、工作,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呢?但我覺得,人各有志嘛,雖然我不知道離開單位之后要去哪里、干什么,但我知道我自己不喜歡什么。”

初來成都,吳菁菁走了不少彎路,也吃了不少苦,但她很少跟別人講自己遇到的困難。“沒必要把自己的痛苦告訴所有人,一是別人也幫你解決不了,二是不屬于人家的事情聽多了也煩。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自己想、自己找機會。”

吳菁菁來成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寬窄巷子游客中心表演。“當時工資一天150元,我上下班還要打車,晚高峰的話交通費更貴,所以每天賺到自己包包的錢只有10塊。”好在吃住都在家里,花銷不高。“我那時候每天都在思考,自己以后到底該怎么辦,怎么才能自己養活自己。”

吳菁菁

工作時間長了,她認識了一位年長的同行。“我問,‘哥哥,你除了在寬窄巷子表演,還有沒有其他的兼職啊?’他說,‘有啊,我們商業演出可牛了!’”說到這兒,吳菁菁有些感慨:“我這一路都遇到了貴人。”川劇科班出身的吳菁菁相信,自己的商演肯定更專業。

商演也要找好切入點。“當時寬窄巷子還沒有變臉表演,市場肯定有需求。這個哥哥也跟我講,不管走到哪兒,只要多才多藝,換著演都可以。”這句話,讓吳菁菁的川劇藝術之路開啟了新的旅程。那時候,她只有19歲。

“變臉只是川劇中的一個很小的絕活而已,但這個很小的絕活,為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川劇的門。目前要想把川劇推廣出去,想要吸引年輕的觀眾,首先要讓別人接受你的表演。而且我的變臉,走的是男演員的路子,反差更大,觀眾也會覺得驚奇。加上我的年齡,大家一看這么年輕就一直在做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宣揚,也會吸引一些人。”

吳菁菁

用視頻科普川劇

愛演出也愛教學

商演多的時候,吳菁菁一天要跑七八場。可演了多年變臉之后,吳菁菁發現這個市場逐漸飽和了。“演出價格越來越低,讓人都懶得去接了。”直到一天晚上,她刷到一個戲曲演員的短視頻,頭像點進去,就是直播表演。

“我感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也開始思考,我做直播的話會不會更好?”一直沉浸在川劇藝術“唱、作、念、打、翻”中的吳菁菁,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通過直播了解川劇。“我從沒想過改行,也從沒想過半途而廢。如果晚上做川劇直播,我甚至把白天可以做什么都想好了,當司機、干銷售都行!”

2022年,吳菁菁正式開通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很大,如果不了解川劇直接來劇場看戲,難免會覺得枯燥。但如果我換一種方式,先通過短視頻、直播的方式,給大家進行川劇的科普和賞析,提高大家的欣賞水平,然后再請你進劇場支持川劇,效果就會好很多,而且直播間的互動性也會更強,演員可以直接得到一對一的反饋,對我提升表演也有很大的幫助。”

吳菁菁在國外表演川劇

截至目前,吳菁菁的短視頻賬號里已經有136個作品,內容多以川劇變裝秀為主,獲贊量高達58.4萬。“身為一個川劇演員,我一直都有一個舞臺夢,哪怕人家不給錢,我都想上臺演出。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川劇是我事業的‘初戀’,是我人生中的‘白月光’,哪怕摔過跟頭、流過血,我也一直愛著它。”

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吳菁菁一邊堅持線上演出,一邊做川劇教學。年僅26歲的她,已經培訓學生600余人,并且還收了30多名徒弟,最小的只有6歲。

吳菁菁

吳菁菁

“我收徒弟跟以前在學校里面學戲還不太一樣,我們以前是從基本功開始,上午吊嗓子、學唱腔,下午練武功,晚上學習文化課,每一天行程都排滿了。我現在教學生,是你愿意跟我學唱腔還是戲曲舞蹈,我就教什么。但變臉屬于傳承,屬于機密,想學的話必須磕頭,行跪拜禮,‘引、保、代’師都不能少,不能壞規矩,更不能攪亂市場。有了這種儀式感,大家也會學得更認真。”

接下來,吳菁菁會繼續以傳承、傳播好川劇藝術為己任,并在線上演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以期未來通過舞臺演出,傳遞川劇精彩。

圖據受訪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