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全天震蕩走低,三大指數均跌超1%,滬指再度失守3200點,創業板指領跌續創年內新低。
盤面上,房地產產業鏈個股再度活躍,金科股份、京投發展、沙河股份等漲停。液冷概念股開盤大漲,英特科技20CM漲停,英維克、佳力圖漲停。板塊方面,液冷服務器、房地產、廚衛電器等少數板塊上漲。
下跌方面,消費電子概念股集體大跌,清越科技20CM跌停,長盈精密跌超19%。。電力股走勢低迷,杭州熱電、南網能源跌停。混合現實、英偉達概念股、電力、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4300只個股下跌,上漲個股僅500余只。
(資料圖片)
截至收盤,滬指跌1.15%,深成指跌1.58%,創業板指跌1.7%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375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637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10.7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5.19億元,深股通凈賣出15.96億元。
一個“蘋果”引發暴跌?
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跳水,創業板跌超1%再創年內新低,年內跌幅超過7%,相比1月末高點跌幅達16%。
從近期A股板塊輪動來看,市場受消息面驅動的特征較為顯著。
首先,今日引發A股大跌的“混合現實”概念,此前一度大漲就是原因消息面支撐。今日之前,外界普遍預測,蘋果有望在北京時間6月6日-10日舉行的WWDC2023大會上,推出第一代蘋果混合現實(MR)頭顯,相關概念股近期一度上漲,混合現實概念指數7個交易日漲超13%。
但隨著預期落地,混合現實概念今日大幅領跌,走出了“見光死”的表現,帶動A股指數集體下行,被市場戲稱為“一個蘋果引發的血案”。探其究竟,售價過高、量產時間晚、與市場預期有差距、預購需求與內容生態尚不確定等,或是導致資金不買賬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混合現實概念股暴跌,本質在于市場受消息面驅動的特征過于顯著,預期落空后,引發了資金集體套現離場。類似情況近期并不罕見,今日盤中有所表現的板塊多數是基于利好消息支撐。
6月5日,6G板塊持續拉升。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4日在第31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表示,將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今日,液冷概念領漲兩市。消息面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了《電信運營商液冷技術白皮書》指出將于2023年開展技術驗證,2024年規模測試,新建數據中心10%規模試點應用液冷技術;而到2025年開展規模應用,50%以上數據中心項目應用液冷技術。
另一方面,今日地產股盤中也有所表現。消息面上,據券商中國報道,市場出現了五大利好傳聞:①參考新加坡模式,放開限購;②除了廣州之外,市場上還流傳著上海房產政策調整的傳聞;③外圍市場流傳著6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5個基點;④預計政府債券發行速度將加快,以支撐財政支出;⑤中央政府敦促地方政府避免系統性風險等消息。不過,上述消息均未證實,因此地產板塊午后又有所回落。
目前來看,在存量資金博弈的情況下,A股市場整體依舊偏于弱勢,震蕩輪動仍是當前盤面的主旋律,消息面有利好支撐的板塊更容易獲得資金青睞,但多數也是“一日游”行情,若是后續沒有更多支撐或預期落空,多數板塊還是會轉頭向下。
因此,在無足夠的增量資金馳援的背景下,板塊整體想要開啟新一輪全面性行情的難度較高。中信證券最新觀點稱,A股仍將延續高波動,建議以業績為綱,繼續圍繞“安全”主線中有政策催化預期或業績優勢的品種展開配置。
官媒:盯住價值是方向
近期市場震蕩,官紛紛發文提振市場信心。繼昨日三大官媒集體發聲后,證券日報也為A股發聲。
今日,證券日報刊文稱,面對市場的高波動,投資者應借鑒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這兩位全球頂級的價值投資大師的理念:“別管市場,盯住價值就對了!”
在目前市場“拉鋸磨底”的行情中,投資者更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專注于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從股價漲跌背后深入探究公司內在價值,與其共同成長,分享中國市場的發展成果。
股市持續健康發展,不但來自于經濟的向好、政策的支持、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不斷提升,更來自于市場參與者日趨成熟、理性的投資理念。正是多方面的合力,中國股市才會行穩致遠。
此外,證券日報指出,“復蘇”“企穩”“回升”“提信心”等已經成為近期高頻詞,利好信息紛沓而至,A股市場正不斷聚集積極因素。
一方面,5月份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為57.1,較4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為2020年12月份以來次高,僅低于2023年3月份。從近期發布的一系列數據來看,整體經濟回升過程仍在延續。另一方面,上周五召開的國常會再次釋放穩預期、提信心信號。
從市場層面看,當前A股估值已經進入底部區域。截至6月5日收盤,A股市場整體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7.2倍,已經處于歷史第三低的位置;從資金層面看,上周五,嗅覺靈敏的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達85.34億元,單日凈買入額創近4個月新高。
A股可以樂觀了嗎?
5月中旬以來,受到美國債務懸崖問題影響,疊加國內經濟修復斜率回落以及債市風險事件影響,市場對于經濟預期快速下修。微觀層面,央企ETF發行節奏趨緩,A股市場資金面轉向存量博弈,前期市場主線交替輪動的格局轉化為短期向下共振。
盡管近期市場表現較為疲軟,但當前資產價格已充分反應大部分悲觀預期,機構普遍認為市場已進入底部區域。西部證券指出,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經濟預期的低點可能已經出現。大宗商品、匯率、利率等大類資產價格所隱含的經濟預期快速回落至2022年10月,這意味著當下資產價格所蘊含的經濟預期存在較為明顯的超調,從而觸發順周期行業快速反彈。
其次,地產鏈仍是短期政策抓手。考慮到當前地方政府財政約束與居民部門消費信心修復的長期性,短期政策重點仍在于地產銷售端政策的邊際優化。從當前來看,除了各地地產調控政策的不斷優化,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進一步支持仍然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最后,配置資金入場,為市場階段底部打下夯實基礎。受到A股市場階段調整,理財配置需要增加,央企ETF發行推進等因素影響,5月股票型ETF凈流入達526億份(元),僅次于2020年3月的577億份和2019年12月555億份。尤其是寬基ETF凈流入209億份,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從歷史來看,以ETF為代表的配置資金的大幅流入,往往都會夯實階段底部,為階段性行情打下基礎。
具體方向上,西部證券指出,“中特估”與順周期仍是當前勝率/賠率最合適的方向。
短期而言,隨著央企ETF發行啟動,“中特估”仍然是當下主線;中期來看,當前資產價格所隱含的經濟預期已經回到低位,這與當前經濟修復的韌性形成較大背離,順周期行業的修復已經啟動。行業層面建議配置:
①地產鏈上的家電,建材,輕工等行業;②中特估值中具備明顯估值優勢的銀行、保險、建筑、電力、石油石化等行業央企;③與經濟修復相關度較高的汽車(含新能源車),食品飲料,交運;④醫藥中消費屬性較強的中藥、藥房、消費醫療、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