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銀行也會現金流緊張嗎?貴陽、重慶銀行一年拆入10倍于拆出

作者|李慧君 編輯|過江鯽

數據來源|iFinD

銀行的錢從哪來?到哪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考量業績時與其他行業相比很少有人會擔心它們的現金流,對分分鐘“幾百萬上下”的商業銀行,“缺錢”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經營性現金流作為衡量企業是否健康運行的重要指標,在上市銀行的財報中經常出現某一年負增長時一般會被理解為“正常現象”。

以招商銀行為例,在反映主營業務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表中,流入項目主要包括存放同業凈減額、存款凈增額、拆入及賣出凈增額、收取的利息/手續費/傭金等;流出項目中包括存放同業凈增額、貸款凈增額、拆入及賣出凈減少額、支付的利息/職工薪酬/稅費等。

對照企業運營概念,銀行付給客戶存款的利息為“負債”,收取貸款的利息為“資產”,材料和產品均是現金,與實際的收入一同參與到現金流中。這也是商業銀行的現金流量規模往往大于其他行業公司的原因——“錢”和“貨”混在一起。

如果這一年銀行吸收了大量的存款,那么在經營現金流上就會體現為大量的現金凈流入、貸存比降低;相反,如果是發放了大筆貸款,那么就會體現為大量的現金凈流出、貸存比升高。

銀行的現金流為負,一方面說明這家銀行需要用到錢的地方多、“產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又由于放出去的資金可能會形成壞賬,存在潛在的信用風險。

要想了解銀行真正的資金和現金流運轉狀況,可以從以下一些數據的表現來衡量。

商業銀行的現金流如何解讀?

拆入資金是是在同業市場中某一金融機構向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也就是應付的“負債”;拆出資金是指某一金融機構拆借給其他金融機構的款項,可以理解為應收的“資產”。

在正常業務進行過程中,由于臨時性資金不足,拆入拆出是金融機構相互融通資金的表現。雖然在商業銀行披露的財務報表中,并沒有區分流動性資產/負債,但通過觀察拆入/拆出資金,可以觀察到銀行的短期流動性情況。

上圖是42家上市銀行近五年拆入資金/拆出資金的比值。觀察數值可以看到,絕大部分銀行的拆入是要低于拆出的。而部分銀行的比值大于100%,甚至超過1000%,表明該行當年借入的錢遠遠多于借出的錢。

對于體量大、客戶多的中大型銀行來說,出現極端數值的情況較少。而在區域分化明顯的城商行或農商行中,出現極端數值的情況則更多。

其中,浙商銀行是其中唯一一家全國型股份制銀行,對流動性的“渴望”令人驚訝。不僅橫向對比其他股份行絕對值最高,且縱向對比較上年變動也較大,拆入/拆出由321.43%增長至669.61%。

此外,在其現金流量表中,浙商銀行2022年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凈增加額高增,增加了461.39億元。作為成長中的“大型”銀行,浙商銀行手上并不缺存款,但顯然還無法滿足“需求”。

在區域性銀行當中,江陰銀行的拆入/拆出2018年時69.23%還處于普遍水平,2022年時就增長至811.98%。

這五年時間,江陰銀行的投資、籌資活動流入現金收窄幅度較大。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從624.12億元減少至300.79億元、發行債券收到的現金從443.60億元減少至28.11億元。

一方面,這表明江陰銀行對可支配現金的使用效率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投資、籌資的現金來源受限,增加拆入也自然成了拓展現金來源的方式之一。

42家上市銀行中,重慶銀行的拆入/拆出比例則是上市銀行中最極端的,2021年的比值高達5108.20%、2022年的比值有所下滑,但仍然在10倍以上,1003.67%。

根據數據分析,重慶銀行用于金融投資的資金五年時間規模上漲超過千億,這被視為造大量資金占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存款作為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前幾年,重慶銀行吸收的存款增幅跟不上貸款增幅,可支配資金受到影響。2022年,重慶銀行存款增速有所回升,但拆出仍遠多于拆入,二者比值仍超1000%。

此外,比值最高的貴陽銀行,絕對值高達二百多倍,其分母基數較小。2018-2020年都是無拆出、2022年時拆出為1.11億元左右,同期拆入資金已由161.55億元增長至232.97億元。結合近期貴州地區的負債信息,銀行的日子不難想像。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機構派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