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每日消息!GPT給蔚來續(xù)命?

5月,國內(nèi)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大模型秀”告一段落,新能源車企上陣了。

蔚來在近期申請“KnowmeGPT”“NIOGPT”“NOMIGPT”商標,涉及社會服務、建筑修理、科學儀器等;同期,理想也申請注冊“MindGPT”商標,分類為運輸工具、網(wǎng)站服務。

再早之前,將要造車成功的小米也宣布了自己的大模型計劃:小米不做通用大模型,只做垂直于商業(yè)的大模型。


【資料圖】

狹義上,大模型被認為仍舊是ChatGPT。一位專門從事汽車智能化研究的工程師李拓(化名)告訴AI藍媒匯:大模型也有很多類型,chat只是其中一種,GPT的研究有很多,甚至成為現(xiàn)代智能汽車的基礎技術。

當然,低迷的市場也需要車企們搞出點新鮮玩意來。

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3月第四周,中國乘用車總銷量同比下滑15%;而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3月中國汽車經(jīng)銷商庫存預警指數(shù)為62.4%,創(chuàng)今年新高。

對于蔚來來說,拯救自己更是刻不容緩——今年前4個月,蔚來的新車交付量,始終未能突破1萬輛大關,ET7銷售不利,引以為傲的服務體系面臨麻煩,連一再堅持的換電站模式也飽受質(zhì)疑,市場甚至有傳言,蔚來的終局,是被江淮汽車收購。

這家新勢力車企好像在今年進入了一場生死局。而現(xiàn)在,麻煩未解,又瞄準了GPT金字招牌,有人說李斌就是在蹭熱點,但本質(zhì)上,抓住GPT,似乎是抓住蔚來求生的一根稻草。

GPT是蔚來的解藥

錨定GPT的蔚來汽車,最近過得并不太好。

從2021年下半年產(chǎn)線升級開始,蔚來的銷量就始終不盡人意:2022年,蔚來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82%。今年前四個月,蔚來累計交付量為37699輛,月均交付量不足1萬。

按照Q1業(yè)績會上給出的25萬輛交付目標來算,今年前四個月,蔚來僅完成全年交付任務的15%,而月銷售無法突破1萬輛,也成了蔚來業(yè)績的桎梏。

大模型似乎成為蔚來的解藥。

就在前幾天,蔚來新ES6發(fā)布會上,李斌說:大模型給了我們?nèi)碌姆较颉τ谶@樣一個人工智能助理,或者說有情感的伙伴,大模型對于它的改進、幫助會非常大,我們已經(jīng)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李斌所言,正是蔚來汽車搭載的語音交互系統(tǒng)NOMI。恰好,在未來注冊的GPT商標中,也有NOMIGPT。

不僅如此,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也在瞄著GPT。

在今年3月的理想汽車春季媒體溝通會上,李想就表示過,計劃2024年推出基于大模型實現(xiàn)的、覆蓋全部城市的NOA(導航輔助駕駛),而不是采用目前主流的單個城市標定NOA的方法。

李想在一篇技術分享的文章中談到:變革會出現(xiàn)在2024年,屆時市場上的中高端汽車產(chǎn)品將具備真正的基于大模型技術開發(fā)的城市NOA功能。

再來看看“老一輩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用大模型做了什么。

特斯拉沒有使用國內(nèi)流行的高精度雷達,而是在車身搭載了360度攝像頭,用大模型訓練的方式實現(xiàn)了三維視覺感知,讓車輛開始以與人類相似的方式來觀察世界,還在三維空間里加入了時間軸,讓物體之間的遮擋問題也得以解決。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的成本比使用雷達低很多。

李拓透露:在新能源車輔助駕駛領域,一直有“激光雷達+高清地圖”與“毫米波雷達+數(shù)據(jù)訓練”兩條路線之爭,前者量產(chǎn)成本2000到3000元人民幣,后者只要1500元。

李拓認為,理想明顯已經(jīng)規(guī)劃好大模型的路線,技術上很有可能拋棄高精度地圖,向特斯拉學習,總的來說,“技術越先進,成本可能就越低,利潤也會越高。”

降低成本,這對蔚來來說,太重要了。

效仿特斯拉

成本降低,對當下的蔚來來說,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剛剛過去的4月,蔚來銷售慘淡——僅為 6658 臺,環(huán)比下跌 35%,且已經(jīng)掉出新能源車前十名,是近一年來銷量最低點。

在4月初的媒體見面會上,李斌也不得不說:“我們二季度的目標就是多賣車,如果再沒有什么起色,還是每個月 1 萬多輛,那我和力洪就得去找工作了”。

車賣的不夠好,蔚來面對的還有毛利率下滑。

2022年全年財報顯示:2022年毛利率降至10.4%,相較2021年的18.88%下降了8.48個百分點,而2022年Q4更是慘不忍睹,毛利率僅為3.9%。

而2022年蔚來單車平均售價超過40萬,而2022年四個季度中,蔚來的單車成本分別是29.4萬元,31.8萬元、31.6萬元和34.4萬元。只能說這些高昂的成本是蔚來為了加固其護城河又不得不做投入,因此,即便是2022年凈虧損達到了144.37億左右,蔚來還是計劃在2023年新增1000座換電站。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焦灼的時候,友商特斯拉又打響了價格戰(zhàn)。

2023年特斯拉大幅度降價,蔚來并未如理想那般挺住壓力穩(wěn)住萬輛銷量,而是在一月縮減至0.85萬輛,同時此前表示從不降價的蔚來也迫不得已實行了降價促銷,可降價促銷,意味著一而再的壓縮本就不高的利潤。

因此拯救蔚來,降低車主權益,車主鬧;減少換電站,等于為賣車上了把鎖,而從提高利潤的角度來說,抓住GPT,效仿特斯拉,就是降本增效。

2021年8月召開的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展示了一項全新技術——基于Transformer的BEV感知方案。這是大模型技術首次被應用到自動駕駛行業(yè),也是特斯拉實現(xiàn)純視覺的關鍵所在。這項技術與國內(nèi)流行的“激光雷達+高清地圖”模式背道而馳,被稱為“重感知,輕地圖”

Transformer正是后來大火的ChatGPT中的“T”。

因此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重感知,輕地圖”的輔助駕駛模式,逐漸被采納,在這套系統(tǒng)中,大模型如高精地圖、激光雷達一樣,成為新能源車領域的“基礎設施”。

關鍵是,這東西還便宜。

對于蔚來而言,新款ES6上,還在應用多達33個感知硬件:包括1個激光雷達、7個ADS攝像頭、4個環(huán)視攝像頭……而Model Y只安裝了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和1個毫米波雷達,數(shù)量上會比蔚來ES6少不少。

二者在輔助駕駛功能上相差無幾,在硬件成本上卻大相徑庭。

因而大模型對于蔚來,絕不僅僅是“有情感的伙伴”或某個“移動的私人助理”,它甚至是面對如特斯拉般強大敵人時的一支武器。

李拓說:“車企們現(xiàn)在也跟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一樣,扎堆宣布研發(fā)大模型,跟原先扎堆合作高精地圖是一個道理,趕緊訓練,趕緊出成果,其實大家嘴上不說,技術上對標的還是特斯拉。”

蔚來也是,抓住GPT,要么效仿特斯拉,要么,敗給特斯拉。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黑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