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財信
(資料圖)
作者:蘇向前
2023年股市風云變幻,不被看好的中特估和人工智能雙星閃耀,相反絕大多數基金重倉股卻表現不佳,因此也導致年內基金經理分化明顯,及時追捧熱點的基金經理表現不錯。
但是仍然按照固有既定思維出牌的基金經理未免遭遇難堪,華安基金的兩員老將饒曉鵬和楊明就是這一類的代表。從今年年初到目前,他們所管理的基金全線浮虧,特別是楊明管理的四只基金僅有一只虧損不到10%,剩余三只全部下跌超過10%。從從業年限來看,楊明的累計任職時間已經接近了十五年,饒曉鵬的累計任職時間也超過九年,均為公募基金行業的老將。
楊明管理四只基金年內均虧損
調倉換股眼光遭質疑,分散持股效果不佳
天天基金網顯示,楊明是公司的現任投資研究部總監,一季度末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為76.12億元,同時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204.22%。但是今年的情況卻極為暗淡:他管理的四只基金幾乎全部掉入榜尾,特別是華安優勢企業混合兩類份額下跌均超12%。
分析他所管理的產品,不難發現其中華安紅利精選最為可惜,因為該基金原本可以名正言順地與大熱的中特估相貼合,但是實際的情況卻并非如此。從基金一季報的重倉股來看, 年初以來上漲的只有??低暫万v訊控股兩家。從他所選擇的一眾至今年內下跌的公司來看,其中包括寧波銀行、金蝶國際和震安科技三家公司的股價下跌超過了20%。
這里面年內表現最差的震安科技,是基金經理楊明第一季度新進重倉的公司。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作為一家建筑隔震領域的公司,該股的走勢持續不佳,2022年全年下跌約為46%,今年到目前下跌接近39%。從財務報表看,該公司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87.50%,經濟復蘇格局下想要施展拳腳極為不易。
3月31日時的第二、第三大重倉年內下跌也接近10%,從年初到5月26日,衛寧健康和順絡電子股價下跌均超過了9%。對比來看,去年四季報中的后三大重倉股悉數退出,它們分別是三環集團、邁瑞醫療和浙江鼎力,但是三家今年到目前股價還能維持上漲。令人思考的是,或許是楊明對自己的重倉也缺乏自信,3月31日時的頭號重倉占比僅約為5%。
從今年的表現看,他管理產品中業績最差的是華安優勢企業混合,該基金存在的問題基本相同。在基金一季報中,楊明表示“結構上,我們基本保持均衡配置,周期類重點配置了銀行、地產、機械;消費類重點配置了白酒、家電、醫藥、梯媒廣告等;成長類重點配置了被動器件、軟件服務等。個股選擇上重視公司質地、商業模式、競爭格局、股票估值等方面的考量?!边@樣看似均衡的思路也造成了業績不佳。
“爆款”基金經理饒曉鵬同樣跌倒
管理五只基金沒有一只正收益
雖然擔任基金經理沒有楊明時間長,但是饒曉鵬目前在華安管理著六只基金產品,3月31日時的規模接近100億元,同樣的是2023年依然沒有一只正收益。
以他在管產品中時間最長的華安升級主題為例,一季度末的十大重倉股中,年內僅有今世緣一只股價年內上漲,其余九只年內均下跌,特別是持續重倉的泰格醫藥下跌達到20%。從重倉行業的眼光來看,《壹財信》發現饒曉鵬明顯缺乏戰略眼光,例如快遞行業被他持續青睞。
無論是上一季度的圓通和順豐,還是這一季度的順豐,饒曉鵬看好的快遞行業持續走弱。另外,他對于軍工股挖掘似乎眼光不同,同行普遍會選擇中航系的公司居多,但是他卻能挖掘出非抱團股中復神鷹,只不過該股年內下跌同樣超過了10%。
在該基金季報中,饒曉鵬對于操作中的問題幾乎一概回避“一季度經濟整體處于恢復的初期。疫情在年初仍有部分影響,一些行業一季度還處于去庫存階段。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恢復的力度。展望二季度,隨著經濟動能逐步恢復,庫存將逐步下行,經濟恢復的力度會有所加強。內循環尤其是消費領域的恢復是逐步、持續的過程。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升級是長期方向,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高技術設備等方面仍有較大的產業空間,我們將主要關注具有核心競爭力、擁有較高壁壘的公司。發展和安全并重,在關注經濟恢復、發展的同時,關注安全領域的機會?!?/p>
“我們將客觀評價各類投資機會,積極耐心尋找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理解其成長邏輯、關注他們能力建設可能帶來的成長,努力為持有人爭取更好的收益。”他這番表態如何令人滿意,我們也拭目以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