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觀點:消費鋰電低迷致業績承壓,珠海冠宇103億“豪賭”動力電池謀“突圍”?

在消費電子需求萎縮下,珠海冠宇將眼光瞄向了動力電池業務。


(資料圖片)

5月23日,珠海冠宇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在四川省德陽市投資建設動力電池生產項目,一期總投資額不超過103億元,達產后產能達25GWh。

作為消費電池領域的全球龍頭,珠海冠宇在聚合物軟包電池消費類領域已連續三年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二,其客戶包括德國Sonnen,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

然而受通貨膨脹、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公司消費類電池隨著市場需求減少,生產量和銷售量在上年度同比下降20.55%和14.63%,公司整體業績隨之下滑。

二級市場上,作為消費電池龍頭,上市之初珠海冠宇曾一度沖高至64.60元/股,而后震蕩下行。當下公司股價已接近歷史新低,截至5月24日晚間收盤,公司股價報收17.53元/股,較高點跌去約70%。

股價大跌觸底之際,雷軍旗下的小米產業基金也開始減持,首次套現超4000萬。此外,公司原始股東也在近期提出減持計劃。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豪擲百億建設動力儲能電池

5月23日,珠海冠宇發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浙江冠宇計劃在四川省德陽市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動力電池生產項目。該項目一期總投資額將不超過103億元。

據悉,該項目將占地1360畝,其中一期占地727畝,計劃建設十條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線,預計達產后的產能將達到25GWh。

珠海冠宇表示,該項目預計在土地摘牌后的半年內開始建設,并在開工后的42個月內完成全部建設并投產,此次投資是為了滿足浙江冠宇的發展戰略需求,有利于擴大公司在動力及儲能電池領域的業務規模。

根據珠海冠宇最近披露的調研紀要,隨著浙江冠宇電池有限公司年產2.5GWh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產線計劃于2022年上半年投產,公司的動力類電池總產能將達到3GWh/年。此外,浙江冠宇還計劃建設年產10GWh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

而縱觀珠海冠宇此前動力電池業務,2022年公司動力類電池營收3.97億元,營收占比達3.62%,毛利率仍為負,連續四年虧損,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珠海冠宇動力電池僅在2018年7月和2019年6月配套了力帆軒朗EV一款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資資金來源為自有或自籌。根據珠海冠宇2023年一季報現金流量表,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7.33億元,同期內資產負債率達65.87%,處于相對高位。

百億投資公司此次對于這家深陷虧損、市值不到200億元的企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錢從哪來?

雷軍減持,套現超4000萬

回顧珠海冠宇發展史,融資之路上聚集了一個投資方軍團。

2018年,鋆昊資本領投了珠海冠宇MBO(即管理層收購)后的首輪外部融資,同一時期,珠海冠宇引入珠海科創投、拓金資本、小米產業基金、橫琴華章玖號等投資機構。

2018年底,珠海冠宇完全從光宇集團剝離,名稱也從珠海光宇電池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珠海冠宇電池有限公司。很快,海富產業基金團隊也接觸上了珠海冠宇。

此后2020年,珠海冠宇新增股東有春華資本、深創投、盈科資本、海富產業基金、鋆昊資本、珠海格力創投、摩根士丹利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和聯想創投、中興創投、廣汽資本等產業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末,公司第五大股東——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小米產業基金”)減持了241.14萬股。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產業基金是由雷軍實際控制的,其持有的珠海冠宇股份是在公司IPO前獲得的。據估算,根據珠海冠宇股價在今年二季度至4月26日的成交均價18.39元/股,小米產業基金此次減持可能套現超過4000萬元。

目前,小米產業基金還持有珠海冠宇3914萬股,持倉市值6.9億。

產業資本減持是常有之事,但除了機構投資者,珠海冠宇的管理層也開始悄然減持。就在投資公告發布的同一天,浙江冠宇披露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集中競價減持股份計劃。

公告內顯示,基于自身資金需求,股東徐海忠、易科匯華信三號、易科匯華信一號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121.8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0%,減持期限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

市場一度將雷軍和股東的減持行為與公司業績下滑掛鉤,而公司高層似乎也表明公司未來業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早在公司全年業績預告發布之前的一個多月,2022年12月12日,珠海冠宇以“宏觀經濟狀況、行業市場環境相較公司推出激勵計劃時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情對商業和消費活動的限制影響了消費者對個人電腦及手機等消費電子終端的需求”等理由為由,終止實施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業績跌超九成背后,消費電池的“困局”

2022年,珠海冠宇的業績遭遇重大下滑。盡管公司的營收略微增長,但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下降超過90%,降至9100.60萬元,業績直接接近盈虧平衡點。

今年第一季度,珠海冠宇更是出現虧損,營業收入下降超過20%,降至23.77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了1.40億元。

業績下滑的原因除了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等因素的影響外,3C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上游鋰資源價格上漲是珠海冠宇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此前,珠海冠宇主要從事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在動力及儲能領域展開了布局。截至2021年,珠海冠宇在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二,是消費鋰電行業的領先企業。

然而,過度依賴消費電池業務也使得公司面臨經營風險的憂慮。近期消費類鋰電市場需求下降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壓力,導致了珠海冠宇的業績滑坡。

據調研機構Omedia最新預測,2022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預計為1.94億臺,同比下滑幅度約為26%。同時,Canalys最新發布的《智能手機分析統計數據》顯示,由于需求疲軟,2022年全球手機總出貨量預計不足12億部,同比下降約12%。

除了需求不振外,成本端的變化也對珠海冠宇的業績造成了進一步沖擊。數據顯示,直接材料占到珠海冠宇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超過70%。

2022年,以鈷酸鋰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價格較上年增長幅度較高,這提高了珠海冠宇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

根據WIND數據,安泰科鈷酸鋰在2022年達到高位57.90萬元/噸,較一年前的價格翻倍,盡管下半年價格有所回調,但全年仍保持在高位區間。

與此同時,珠海冠宇產品銷售價格的調整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及時傳導至下游客戶,從而導致公司業績下滑。

如今看來,公司大舉投產動力電池,也是為擺脫困境所采取的舉措。然而當前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已日趨激烈,價格戰也已經上演,作為新進入者,短期內珠海冠宇面臨的困難可不小。

來源:覽富財經網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