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羅夏
最新4月新能源銷量榜單中,頭部效應越發明顯,其中埃安以連續破4萬的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如果以榜單順序首字母排列,形成了“新”時代的BAT(比亞迪、埃安、特斯拉)。
(相關資料圖)
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埃安技術+產品+品牌的強力加持,銷量節節上漲的同時,埃安在自動駕駛領域又有大動作。
近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發布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產車項目——“AIDI計劃”,并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這將是國內首次以整車企業和自動駕駛公司合資的形式推進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量產。
簽約現場。
過去的2022年,是自動駕駛迎來拐點的一年。據統計,2022年我國在售新車L2和L3的滲透率分別為35%和9%,預計2023年將達到51%和20%。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L2+輔助駕駛逐漸成為標配,自動駕駛應用如火如荼。
可以說,當前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進入到商業化規模化落地的下半場。從實踐來看,在行業下半場,由主機廠主導、建立生態聯盟,是行之有效的發展方式。
埃安擁有領先的全棧自研智駕技術,滴滴擁有成熟的出行市場與海量運行數據。在業內看來,此次強強聯手不僅在自動駕駛領域引發熱議,更會深刻影響未來的行業格局。
自動駕駛下半場,主機廠成主角
L4級自動駕駛憑借其超高難度,被譽為“王冠上的明珠”。業內流傳一個比喻:“如果說L1-L3是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那L4就是宇宙戰艦”,L4級無人駕駛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智能汽車時代,整車廠不愿被供應商大包大攬,而是希望將自動駕駛相關的軟硬件技術垂直一體化。只有把自動駕駛技術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根據數據和反饋不斷迭代,形成差異化的優勢,不至于失去汽車的“靈魂”。
而自動駕駛公司也普遍面臨難題:無人駕駛技術如果停留在樣車階段,就無法真正進入千家萬戶,普及率提不上去,就難以獲取足夠的數據進行迭代升級,提供更好的服務。如果從頭量產,等于“再次發明輪子”,同時汽車供應鏈又太長,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因此,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公司,開始選擇與主機廠合作研發的方式。比如地平線聯手上汽、百度聯手吉利、英偉達聯手梅賽德斯-奔馳等,試圖通過主機廠的力量,在軟硬件匹配與量產規模上得到突破。這也是為什么滴滴已經和比亞迪、一汽成功打造運營車后,還要找埃安尋求合作。同時,這也標志著自動駕駛產業由“自動駕駛公司主導”逐步轉向“主機廠主導”階段。
隨著雙方合作的加深,以及超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傳感器、高精地圖、AI算法等軟硬件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快速發展期。艾媒咨詢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2025年前后無人駕駛汽車將迎來規模性產業化契機,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更加廣泛。
埃安智駕,厚積薄發
從當下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國補退坡,行業洗牌加劇的局面。第一代新勢力出現分化,第二代巨頭BAT方興未艾。
從4月銷量來看,新能源車行業前三名各有特點:比亞迪作為民企代表位列第一;埃安作為現代化新國企代表,力壓特斯拉位居第二;特斯拉作為外企代表名列第三。這三家頭部企業,構成了新能源時代的BAT。
4月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
具體到埃安來看,隨著昊鉑品牌新車型的陸續上市,在AION+Hyper兩大品牌加持下,埃安憑借品牌向上的力量,銷量仍有很大增長空間,甚至有機會坐二望一。
埃安的蓄勢待發,離不開在技術領域長期大手筆的投入。依托廣汽集團超6000人的國際化自主研發人才隊伍,以及實力雄厚的全球研發網,近年來,埃安先后發布了全球首創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全球首個L3智能駕駛、全球首款量產5G車等技術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先進”幾乎已經成為埃安的標簽。
埃安不但建成了國內首家新能源純電專屬工廠,還是國內首批進入無人駕駛研究領域的汽車企業。2021年,推出全棧自研L4 Robotaxi,采用車規級前裝硬件,目前已投入運營超600天。2023年,量產發布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平臺AEP3.0及全新一代高端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結合埃安超60萬用戶海量駕駛數據,加速探索更先進、更安全的全天候全場景智駕解決方案。
星靈架構。
依托于EV+ICV的全棧式自研技術路線,埃安不僅在EV領域擁有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微晶超能鐵鋰電池等黑科技,在ICV領域,埃安也有著星靈架構、普賽OS、ADiGO SPACE智能座艙,以及ADiGO PILOT智能駕駛系統等智能黑科技。獨有的AEP 2.0純電專屬平臺,集電動車平臺、開放式線控平臺、電控轉向、冗余制動等于一身,是行業公認的接口開放程度、平臺穩定性安全性較高的整車平臺。這些前沿技術都在不斷鞏固并深化埃安的領先地位。
根據規劃,埃安將會在2023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在3月底舉行的2023年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廣汽埃安副總經理席忠民透露:“廣汽L4的Robotaxi跑了兩年,里程達到30萬公里。”他同時表示,隨著業界的迭代和用戶接受度提高,2025年會是自動駕駛元年。
埃安在堅持科技自研的同時,也積極與行業開放合作,埃安在智駕領域的積累深厚,獲得了百度、小馬智行、文行知遠等頭部企業的認可。
全新平臺+全新架構,這兩大王牌實力有多強?星靈架構相對于上一代,在控制器減少約20個的基礎上,算力提升50倍,并可實現軟硬件解耦,硬件即插即用,軟件常用常新。AEP3.0平臺在繼承AEP2.0的優勢之外還加入超跑科技,以零百加速性能來說,誕生于該平臺的超跑Hyper SSR的后驅單電機版成績為4.9秒,四驅多電機版更是達到1.9秒,作為對比,特斯拉Model 3后驅版的成績是5.3秒,四驅版3.3秒。
全新一代無人駕駛車以乘客需求為導向,且有諸多前沿技術的加持,將給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Hyper GT。
埃安&滴滴構建王牌組合,加速無人駕駛規模化量產
據麥肯錫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于全球率先實現無人駕駛的商業化運營;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將達2300億美元,基于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面對龐大的市場,誰能加速量產和商業化落地,更快進入更高階無人駕駛,誰就能快人一步占據優勢。
埃安是智駕領域領跑者,滴滴自動駕駛也是最早進入L4自動駕駛領域的國內科技企業之一。自2020年6月率先在上海面向公眾推出載人測試服務以來,滴滴自動駕駛已連續安全運營超1000天,在上海和廣州的運營區域內實現混合派單。面向大規模無人化運營場景,滴滴自動駕駛打造了首個24小時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全流程自動化率已達90%。
埃安攜手滴滴,將針對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合作新車的規模化生產、商業化運營等全鏈條展開深度合作。
據了解,首款量產車型將基于廣汽埃安AEP3.0高端純電專屬平臺、星靈高端電子電氣架構及行業領先的多融合感知自動駕駛量產技術,搭載滴滴自動駕駛L4城市泛化引擎和特有的面向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結合滴滴自動駕駛的無人化運營系統慧桔港和出行領域經驗,雙方從用戶真實需求出發,聯合打造安全可靠、乘坐舒適又低成本的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
該量產車將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推動L4商業化加速落地。合資公司還將與廣汽集團及滴滴出行旗下各投資企業開展成果應用合作,共同加速行業進步。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埃安與滴滴達成合作,將形成“技術+智造+運營+數據”的商業生態閉環,兩個行業頭部公司合作打造王牌組合,將加速整個無人駕駛行業的規模化量產。
結語
在自動駕駛下半場,商業化落地和規模應用成為關鍵。企業需要兼顧軟硬件研發以及量產落地,打通商業化落地路徑,構建數據閉環,推動自動駕駛加速落地。
行業首個自動駕駛與整車企業的合資公司由埃安與滴滴投資創立,具有標志性意義。可以預見,或許會有更多整車廠選擇與出行平臺或自動駕駛公司聯手,推動自動駕駛進入千家萬戶,一個新的萬億級別藍海,也將隨之誕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