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解讀】華帝股份原董秘大鬧年報審計?控制子公司公章、財務章等
3月24日晚間,華帝股份(002035.SZ)公告,在公司2022年度審計工作推進過程中,因公司之控股子公司華帝電子原董事長吳剛不予配合,公司年審機構無法進入華帝電子執行現場審計程序。公司及審計機構多次與吳剛溝通,敦促其積極配合上市公司審計工作,但均溝通無果。
華帝股份稱:“目前華帝電子的公章、合同章、財務章、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等資料均被吳剛控制,公司尚未能接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帝電子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自其成立起被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截至目前,公司持有華帝電子40%股權,吳剛、潘浩標、韓偉分別持有其30%、20%、10%股權。其中,吳剛曾任上市公司第一屆至第六屆董秘兼副總裁、第七屆董秘兼常務副總裁,于2022年5月任期屆滿離任,并自華帝電子設立起擔任其董事長。
吳剛曾于2021年8月2日拋出減持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62.1515萬股,減持比例不超公司總股本的0.07%。
奇怪的是,彼時上市公司華帝股份正值業績高增、股價低迷之際。2021年上半年,從事廚電制造的華帝股份業績實現快速增長。其中,營收同比增長26.6%,凈利潤同比增長45.4%。不過,公司股價卻從2021年8月20日至2020年8月2日累計下跌43.32%。當時擬減持公告顯示,吳剛持有公司248.6萬股公司股票,其中有限售為186.45萬股,無限售為62.15萬股。而此次吳剛要減持的數量為手中的所有無限售流通股。高速增長的業績、“地板價”的股價,時任公司董秘的吳剛擬清倉所持流通股,令人迷惑。
尤為“詭異”的是,在吳剛當年拋出減持計劃后,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華帝股份遭遇業績“鬼故事”,其2021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64.52%,第四季度直接虧損7,025萬元。
在公司業績下滑前夕果斷拋出減持計劃,頗有點“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味。
不過,上述減持于2022年2月屆滿時,吳剛并未減持手中所持公司股份。
華帝股份自1992年創立至今,深耕于廚電領域。自2015年以來,公司確立了“高端智能廚電”的品牌定位,將智能化作為廚電產品的基礎功能。公司形成了以煙機、灶具、熱水器等廚衛產品為核心,而且覆蓋了以集成灶、洗碗機、蒸烤一體機為代表的新興集成廚電類產品,同時延伸至全屋定制及凈水器、壁掛爐等產品結構體系。在細分領域多元化覆蓋,先后發布敦煌套系廚電、魔爾套系廚電,不斷探索產品的層次結構,打造深度開放的家居生態圈,推出全新智慧家解決方案。
2020年及2021年,華帝股份凈利連續兩年發生下滑。期內,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4.08億元、2.07億元,同比下降45.45%和49.1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75億元和1.86億元,同比下降46.24%和50.48%。
來源:泡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