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以醬油、食醋、料酒、蠔油等產品為代表的傳統調味品消費早已觸及成長的天花板,企業正面臨著競爭加劇、增速減緩、成本增加、利潤下滑等困擾,與此同時,復合調味品正處于市場培育期,不斷提升的滲透率將推動該細分品類成為調味品市場的新增長點。
(資料圖)
傳統調味品企業的營收及盈利能力普遍承壓
中國人舌尖上的味道,講究的是五味的調和,各種各樣的調味品在烹飪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如今傳統調味品的市場滲透率已接近100%,企業正面臨著競爭加劇、增長乏力的窘境,即使是占據了傳統調味品市場半壁江山的海天味業也是如此。
海天的優勢在于體量規模龐大,渠道覆蓋廣泛,客戶消費群體穩定,2021年海天味業營收達到250億元,相比之下,中炬高新營收在50億元左右,千禾味業營收約19億元,加加食品18億元。
華鑫證券的研報表明,海天味業的營收主要來自于以餐飲端和工業端為主的B端市場,營收占比超過50%,高于面向消費者的C端市場,后者的營收占比在30%至40%之間,相比家庭消費,餐飲企業對調味品的使用量更大,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正是由于擁有了這些優勢,所以海天才被業內譽為醬茅。
不過目前看來,海天味業仍處于結構調整與筑底周期,近幾年調味品行業一直存在成本增速高于營收增速的現象,今年前3季度海天味業的營業成本增速為10.68%,而營收增速為6.11%,恒順醋業、千和味業、加加食品、中炬高新等企業也存在這種情況。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2年前3季度海天的營業收入190.94億元,同比增長6.11%,凈利潤46.67億元,同比微降0.86%,似乎與投資者預期差距不大。
但從單季度數據來看,公司的業績明顯處在下滑階段,第3季度海天味業營收55.62億元,同比減少1.77%,歸母凈利潤為12.74億元,同比下滑5.99%,這是公司首次出現營收及凈利雙降的情況。其中主力產品醬油的收入同比下滑約8%,環比下滑約14.8%,而在2季度公司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都還是呈現出兩位數增長的狀態。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于傳統業務板塊進入增長瓶頸,銷售、管理、人工、原料等費用成本逐漸增加所致,公司3季度的銷售及管理費用占比分別為5.87%和2.25%,環比分別上升了1.19和0.63個百分點。
原料價格上漲是行業面臨著的共同壓力,對調味品企業來說,原材料漲價一直在繼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初大豆價格為每噸3848元,之后一路上揚,截至2022年10月10日,大豆價格已達到每噸5792元。
其次是其他品牌的有力挑戰,也大幅擠壓了公司的業績反彈及盈利空間,海天的境況充分說明,以醬油市場為代表的傳統調味品消費早已觸及成長的天花板,企業長期以來依靠幾款核心產品就可以包打天下、實現穩定增長的單一銷售模式已經行不通了,穩中求變才是唯一的可取之道。
健康消費意識推動調味品零添加時代加速到來
在調味品市場上,有機、原釀、薄鹽、零脂、零添加等熱門詞匯貫穿了今年全年,烏江輕鹽榨菜、丁點兒無脂肪白灼汁等以健康為賣點的調味品接連上市,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近年來加加食品第一個提出減鹽生抽理念,并一直將該品類作為戰略單品重點推進,公司也期望以此來帶動整體銷售業績節節向上。
總體而言,這些主打健康的高端調味品都面臨著生產成本較高、價格相對偏貴的問題,導致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接受度還不夠高,如零添加醬油的平均售價是普通醬油的2倍以上,如果是有機零添加產品,那么售價會更高,而頻繁進行打折活動,又會令產品的高端形象、營收及利潤大打折扣。
因此可以說,企業想靠這類產品在短期內實現帶動公司業績向上增長,這種想法目前來看還不現實,但如今人們對健康消費的關注熱度是越來越高,更健康的調味品遲早也會放低身段,走入更多的尋常百姓家。
例如零添加這一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雖然國內目前尚未有調味品零添加的明確標準與規定,但在社交平臺上,關于選擇購買零添加調味品的聲音是不絕于耳、此起彼伏,鳳凰網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成以上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零添加的醬油產品。
近幾年各大品牌都在推出基于零添加概念的調味產品,如海天味業的0金標生抽、零添加味極鮮,金龍魚的丸莊黑豆本釀造醬油,廚邦的零添加純釀醬油,太太樂的0添加原味鮮,李錦記的零添加醇味鮮等。
今年的雙十一,在海天官方旗艦店的直播間里,零添加產品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在首頁營銷海報上主推的7款產品中就有4款屬于零添加系列,在店鋪熱銷榜上排名第一位的產品是海天0金標生抽,就連昔日的味精領軍品牌蓮花健康,最近也因為零添加而再度走紅。
近年來一直主打零添加概念、以零添加系列產品為核心賣點的千禾味業也許是今年調味品市場最大的贏家,目前公司的零添產品收入占總營收的50%以上,在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增長3.8%、7.58%,在2022年上半年,千禾味業的凈利潤猛增到80.56%,可以預見,公司還會因為零添加概念而實現業績的連續增長。
雖然相比普通產品,零添加調味品的價格要貴上不少,但選擇購買這類產品的消費群體也是在不斷擴大之中,這其實也反映出人們對健康及健康產品的高度重視與迫切需求,未來調味品的零添加博弈仍然會繼續持續下去,從長遠來看,消費者圍繞這方面的探討也將會改變調味品市場的發展走向。
復合調味品正托起傳統行業的消費藍海
復合調味料是指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調味料作為原料,經過相應工藝加工制成的產品,這其中無論是麻辣香鍋、麻婆豆腐、酸菜魚,還是粉蒸肉、老鴨湯、宮保雞丁,只要打開其中任意一種復合調味料,人們就能做出自己想要的味道。
這種秒變廚神的愉悅感受很適合快節奏生活和懶宅經濟的需求,這種用一包調料、一站式解決烹飪問題的生活方式明顯有別于以往油鹽醬醋茶式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帶動著調味品行業朝著年輕化消費的方向發展。
在消費升級的引領之下,簡單、方便、省時、味道穩定的復合調味品亦隨之成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調味晶細分賽道,艾媒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調味品市場的規模達到了4594億元,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7%,其中復合調味品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588億元,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3.2%,是調味品市場中最具活力與潛力的細分領域。
而且經過了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復合調味品市場在國內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相比傳統調味品賽道,復合調味品市場已成為各大品牌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重頭戲。
海天味業推出了黃豆醬、招牌拌飯醬、香菇醬、火鍋底料等產品,千禾味業有檸檬醋、火鍋醋,李錦記有“一招勝”系列,廚邦推出金獎牛油火鍋底料、火鍋鮮蠔油等品類。
不僅僅是調味品企業,越來越多的資本與新品牌也紛紛加碼布局該領域,金龍魚、魯花、自嗨鍋、海底撈、楊國福、小肥羊、呷哺呷哺等餐飲企業、初創品牌或糧油巨頭都在積極進軍復合調味品市場,很多明星網紅的自創品牌也瞄準了這個賽道,如岳云鵬的三五好友、林依輪的飯爺、李子柒、阿里巴巴的匠醬好等。
資本的競相入局顯然給該細分品類注入了新活力,加點滋味、禧寶制研、小熊駕到等連續獲得融資的新銳品牌,均是從復合調味品這個細分品類的角度切入市場。
前不久元氣森林出資5433.08萬元,成為調味品企業西安太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戰略投資方,除了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以外,元氣森林的跨界投資說明企業看好太陽食品的發展潛力,畢竟后者的阿香婆香辣牛肉醬也曾經是風靡全國的暢銷品。
雖然復合調味品市場發展潛力較大,各路品牌紛紛投入其中,但到目前為止,總體上行業還是處于跑馬圈地階段,尚未出現絕對優勢的領軍企業,相比之下,調味品或餐飲龍頭企業能更容易發揮出自身的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場份額占比。
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中小型企業應當立足于差異化的競爭思維,揚長避短,在復合調味品領域找出契合自身發展的市場突破口,通過強化產品研發,逐步完善原料供應及營銷渠道的整體布局,方有可能在這個日趨擁擠的賽道中搶占先手。
結語
無論是傳統調味品市場,還是處于高速成長中的復合調味品賽道,置身其中的企業最終都會面對同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家品牌在白熱化的競爭中拔得頭籌?答案也只有一個,立足于差異化競爭思維,通過不斷強化產品研發、功能定位與渠道布局來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