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2022年3季度文旅集團財務分析報告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數據情況: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20.94億,比上年同期減少5.95億,同比下降22.1%。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次8.30億,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國內旅游人次6.25億,同比下降26.2%;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次6.39億,同比下降21.9%。前三季度,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1.72萬億元,比上年減少0.65萬億元,同比下降27.2%。分季度分析,一季度旅游收入0.77萬億元,二季度旅游收入0.40萬億元,三季度旅游收入0.55萬億元。從數據可知,第三季度,受疫情持續擾動和國民消費疲軟的影響,即便有傳統旅游旺季暑期和中秋小長假的助推,亦難以全面扭轉行業下行的態勢。


(資料圖)

以2022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發展現狀為宏觀背景,本文重點以上市文旅集團公司為研究樣本,從微觀視角,通過對三季度財務數據以及一、二季度數據的對比分析及其相關財報運營數據的解讀,進而客觀認知各重點文旅集團的經營狀況與發展表現,并提出未來發展趨勢研判與建議。

2022年3季度文旅集團營收概況:營收均值20.96億元,營收同比負增長占比約九成

從2022年3季度營收情況來看,15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約314億元,營收均值為20.96億元。其中,超過100億元的有2家,分別為華僑城A(000069.SZ,128.9億元)、中國中免(601888.SH,117.1億元);超過10億元的有2家,分別為中青旅(600138.SH,19.52億元)和同程旅行(00780.HK,20.48億元);營收在1-10億元的有文旅集團有9家,數量最多;營收不足1億元的有2家。從數據比較可知,各文旅集團3季度營收數據差距懸殊。華僑城A(000069.SZ)主營業務為房地產、文化旅游,三季度營收同比降幅達51.25%,據財報解釋主要原因為銷售不暢、結轉量下降。此外,受疫情影響造成景區、酒店、租賃的收入降幅較大。

從2022年3季度營收同比增長情況來看,15家上市文旅集團營收同比均值為-33.76%。其中,正增長兩家,分別為同程旅行(00780.HK,同比增長5.6%)和嶺南控股(000524.SZ,同比增長4.80%)。同程旅行(00780.HK)的優良業績表現得益于其把握行業發展新形勢、新變化,發力布局本地消費市場:三季度公司本地旅行場景下的酒店、汽車票、用車等業務保持逆勢增長,實現住宿預訂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26.9%,汽車票銷量同比增長100%。此外,公司品牌發展戰略、產業數智化及鄉村振興板塊布局建設等亦共同助推實現三季度穩健的業績,成為行業中“反脆弱性”發展的標桿與榜樣。

營收同比呈負增長的13家公司中,跌幅最大的三家分別為*ST雪發(002485.SZ,-75.26%)、華誼兄弟(300027.SZ,-58.99%)和云南旅游(002059.SZ,-56.61%)。其中,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為綜合性旅游上市公司,業務主要分為旅游文化科技、文旅綜合體和旅游綜合服務三大板塊,旗下擁有昆明世博園、世界恐龍谷等品牌。其本季度營收表現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疫情多點散發、持續反復影響,公司傳統旅游業務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區受到較大影響,游客接待量下降;另一方面報告期內旅游文化科技板塊受行業特性影響,呈現一定的季節性特征,收入在各季度間出現一定波動。

此外,復星旅游文化(01992.HK)10月20日對外公布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復星旅文的度假村、旅游目的地運營、旅游休閑服務及解決方案的營業額(按不變匯率計)112.53億元,同比上年同期的53.49億元,增長約110.4%。前三季度,Club Med營業額達91.3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約145.7%,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6%;未經審計的凈利潤較2021年同期大幅扭虧,并優于2019年同期。

美團-W(03690.HK)預計于11月25日發布三季度業績;途牛(TOUR.US)預計于12月1日美股盤前公布第三季度財務業績。

2022Q3文旅集團凈利潤概況:虧損為主基調,約七成企業凈利潤同比為負增長

從2022年3季度凈利潤情況來看,15家上市文旅集團凈利潤總和約2億元,平均凈利潤為1354萬元。僅有5家公司凈利潤為正,處于盈利狀態,由高到低分別為中國中免(601888.SH,6.90億元)、同程旅行(00780.HK,2.52億元)、中青旅(600138.SH,3387萬元)、華僑城A(000069.SZ,2058萬元)和嶺南控股(000524.SZ,426.87萬元)。中青旅(600138.SH)三季度凈利潤(3387萬元)相比二季度(凈利潤-9282萬元),扭虧為盈,主要源于旗下兩大景區緊抓暑期、中秋小長假經營旺季取得的優良業績:烏鎮景區第三季度共接待游客60.31萬人次,同比下降22.35%;實現景區經營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4.79%。古北水鎮接待游客人次52.88萬人次,同比增長4.71%;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13.47%;實現凈利潤1.24億元,同比增長40.60%。

10家文旅集團出現凈利潤虧損,虧損最高為新華聯(000620.SZ,-4.87億元),因受新冠疫情、房地產政策等多方面影響,新華聯控股的業務遭受重創,償付貸款和債券導致現金持續流出。其財務情況或從2020年就已出現問題,自2020年至今已凈虧損66.59億元(2020年虧損12.86億、2021年虧損38.93億元、2022年Q3累計虧損14.8億元)。

2022年3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為正的有5家,由高到低分別為中青旅(600138.SH)、嶺南控股(000524.SZ)、新華聯(000620.SZ)、眾信旅游(002707.SZ)及云南旅游(002059.SZ),其中凈利潤為正的為中青旅(600138.SH)和嶺南控股(000524.SZ)兩家。前者同比增長超800%,可見其Q3業績爆增,彰顯其國內綜合旅游龍頭的實力與地位;后者凈利潤同比增長超200%,實現了扭虧為盈。今年以來,嶺南控股(000524.SZ)圍繞“泛旅游生態圈”戰略藍圖和數字化建設,加速主營業務產品創新,持續深耕國內“旅游+”業務布局,旗下廣之旅正逐步增強在“國內大循環”旅游產業中的競爭優勢,例如并購海南特區國際旅行社,正式布局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港。

第三季度,眾信旅游((002707.SZ)虧損同期相比收窄38.24%至-5094.53萬元。作為我國出境旅游市場領頭之一,疫情之后轉向發展國內業務以求“自救”,積極尋找新的盈利點,如發力城市周邊游、在直播領域和免稅賽道的探索新可能、推出京郊親子農場和優享民宿等。但由于公司入局時間較晚,新產品和新業務尚處在培育期,扭轉業績承壓現狀仍需時日。

2022年3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為負的有的10家,其中3家凈利潤為正,分別為中國中免(601888.SH)、同程旅行(00780.HK)和華僑城A(000069.SZ)。其余7家凈利潤為負,其中*ST雪(002485.SZ)、國旅聯合(600358.SH)和曲江文旅(600706.SH)三家凈利潤同比降幅最大,分別為-595.57%、-394.27%、-124.76%。

從2022年3季度營收同比和凈利潤同比結合來看,共有9家公司兩項均為負增長,分別為華僑城A(000069.SZ,-51.25%、-98.88%)、中國中免(601888.SH,-16.17%、-77.96%)、曲江文旅(600706.SH,-13.56%、-124.76%)、*ST雪發(002485.SZ,-75.26%、-595.57%)、華誼兄弟(300027.SZ,-58.99%、-114.24%)、國旅聯合(600358.SH,-41.47%、-307.72%)、西安旅游(000610.S,-14.94%、-105.44%)、ST凱撒(000796.SZ,-53.62%、-0.28%)、錦旅B股(900929.SH,-37.21%、-118.29%)。僅嶺南控股(000524.SZ)一家公司為營收同比與凈利潤同比“雙增長”,據公告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學性、精準性的不斷提升,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6.87萬元,同比上年的-405.92萬元實現扭虧。

2022上半年文旅集團營收對比:頭部企業的領先優勢顯著,持續轉型探索新發展動能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和局地小范圍暴發的影響,我國旅游行業繼續承受較大壓力,彈性出游需求收縮,節假日旅游出游人次同比下降,頭部旅游企業業績兩極分化。與此同時,鄉村微度假、戶外露營等新模式、新業態廣泛引關注,旅游產品結構加速調整、持續轉型,國內旅游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長動能。

從2022年1-2季度營收規模情況來看,1季度15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約295億元,營收均值為19.65億元;2季度15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約263億元,營收均值為17.53億元。3季度15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314億元,營收均值為20.96億元。從營收同比均值來看,2022年1季度同比營收均值為-234.69%,2022年2季度營收同比均值為-420.46%,2022年3季度營收同比均值為-33.76%。比較可知,相較于1季度和2季度,三季度的營收規模和均值最高,營收同比均值大幅提升,整體業績逐步回暖。(備注:截至本稿發布前,3季度攜程、美團和途牛的財務數據暫未發布,為方便比較,3個季度均使用15家文旅集團數據。)

進一步分析比較各季度營收同比,2022年1季度,同比正增長的8家,增幅最大的為華誼兄弟(300027.SZ,66.69%);負增長的10家,降幅最大的為ST凱撒(000796.SZ,-49.4%)。2022年2季度,同比正增長僅有3家,分別為*ST雪發(002485.SZ,58.63%)、美團-W(03690.HK,16.4%)和新華聯(000620.SZ,12.41%);負增長的16家,跌幅最大的為錦旅B股(900929.SH,-85.5%),主要由于受疫情影響,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出入境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仍未恢復,公司主營業務仍受較大沖擊。

從各季度各集團的營收規模來看,2022年1季度TOP5分別為美團-W(03690.HK,462.69億元)、中國中免(601888.SH,167.82億元)、華僑城A(000069.SZ,74.73億元)、攜程集團-S(09961.HK,41.09億元)、同程旅行(00780.HK,17.18億元);2022年2季度TOP5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團-W(03690.HK,509.38億元)、中國中免(601888.SH,108.68億元)、華僑城A(000069.SZ,89.23億元)、攜程集團-S(09961.HK,40.1億元)、新華聯(000620.SZ,15.12億元);從已公布3季度財務數據的15家公司看,2022年3季度TOP5分別為華僑城A(000069.SZ,128.9億元)、中國中免(601888.SH,117.1億元)、同程旅行(00780.HK,20.48億元)、中青旅(600138.SH,19.52億元)和新華聯(000620.SZ,9.97億元)。可見,頭部企業的集聚化程度較高,實力相對雄厚,保持領先優勢與地位,同時能夠順應形勢調整發展戰略,如攜程、眾信、同程等龍頭企業紛紛布局“微旅游”、“微度假”及下沉鄉村市場,持續轉型,以求探索新的增長動能。

2020-2022Q3文旅集團營收對比:2022前三季度分別完成2020年、2021年57.26%和48.21%的業績,追平有較大難度

從2020-2022Q3各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情況來看,2020年22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3023.45億元,營收均值為137.43億元;2021年22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4108.74億元,營收均值為186.76億元;2022年3季度15家上市文旅集團的營收規模合計約314億元,營收均值為20.96億元。(備注說明:7家文旅集團未發布3季度財務數據)

從2020-2022Q3各文旅集團的營收同比來看,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營收同比懸崖式下跌。2020年營收同比均值為-41.73%;2021年有所恢復,營收同比均值因新絲路文旅(00472.HK,2113.28%)的拉動整體偏高,為107.07%。

進一步觀察各集團2020和2021年度的營收同比,2020年正增長的僅有3家,增幅最大的為華僑城A(000069.SZ,36.45%);負增長的19家,占比高達約九成,其中跌幅最大的為錦旅B股(900929.SH,-87.44%)、途屹控股(01701.HK,-86.80%)和途牛(TOUR.US,-80.26%)。2021年正增長的企業相比2020年增多,共有13家,其中漲幅最大的為新絲路文旅(00472.HK,2113.28%),其次是西安旅游(000610.S,87.28%)和香港中旅(00308.HK,85.48%);負增長的共計9家,其中降幅最大的為飛揚集團(01901.HK,-46.01%),因疫情影響旅行社傳統業務嚴重受創,營收業績大幅下滑。

截止到2022年Q3的業績來看,因自1季度以來,疫情間歇式影響從未間斷,國內文旅行業持續低迷,發展不如預期。前三季度平均完成2020全年營收的57.26%,有兩家已完成2020年度業績,分別為:西安旅游(000610.S)完成127.76%;*ST雪發(002485.SZ),完成106.88%。前三季度平均完成2021全年48.21%的業績,高于均值水平的共計8家,其中完成額度最高的為*ST雪發(002485.SZ),為80.90%。

四季度開局不利,迎來疫情后“最冷清”十一黃金周,2022年的國慶節假期是過去十年旅游出游/接待人數最低的一年。據文旅部發布數據:2022年國慶7天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且當前國內多省疫情爆發式增長,自11月中旬以來,每日新增本土人數達千人以上,形勢依然嚴峻。雖有文化和旅游部出臺的優化防控措施,仍難以有效緩解困局,可以預見4季度文旅集團發展依然面臨挑戰。基于前三季度的營收情況看,依靠4季度追平2021全年營收水平或存在巨大困難。但“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外部疫情終將過去,內部生長力量和新動能更需積極探索,行動大于被動等待,轉型和變革才是文旅企業謀求未來發展的關鍵。

?

關鍵詞: 財務分析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