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過去幾十年,我國傳統的代加工模式,使得海外買家相對掌握供應鏈主動權,從而抑制了本土物流企業話語權。買方往往直接指定外資貨代和物流供應商,也從側面反映外資企業發展成為全球物流巨頭的歷史背景和契機。
伴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中國品牌商的崛起,以及跨境電商貿易模式的興起,出口商掌握更多話語權,而本土物流企業將得以直接和賣方或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強化定價權并延伸物流服務鏈條。
根據淡馬錫、貝恩和谷歌聯合發布的報告估計,2021-2025 年東南亞電商 GMV 復合年增長率為 25.9%,2025年 GMV將達到 2,340 億美元。其中,電商滲透率處在較低位置的菲律賓和越南 2021-2025E CAGR 有望達到 39%和37%,領先于其他東南亞國家。
根據 eMarketer 數據統計,2021 年東南亞地區整體電商零售滲透率為 7.4%,對比 2021 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為 24.5%。考慮到與中國相近的文化風俗習慣,東南亞電商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
分國家來看,eMarketer 數據顯示 2021 年菲律賓、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電商零售滲透率分別為 1.4%、2.8%、3.6%和 4.7%,在東南亞六國中處于較低水平,提升空間更為廣闊。
東南亞電商市場整體尚處于藍海發展階段,預計領先的電商平臺有望受益電商市場規模的擴大。長期來看,物流基礎設施及履約能力和電商服務生態將成為電商平臺獲取用戶心智及錢包份額的重要抓手,這或將構成東南亞電商平臺業務擴張的驅動因素。
從電商品類看,客單價和技術門檻相對較高的電子產品是當前東南亞電商市場中的支柱品類。根據 DataReportal 和 Statista 的數據,2021 年電子產品在六個主要國家整體電商市場中的份額達到 31.9%,且在六個國家的各自市場中均占據了超過 25%的品類份額。而食品/飲料/媒體娛樂品類在東南亞電商市場中的份額仍處于較低水平,2021 年分別為 7.1%、5.2%、2.7%。
從客單價角度看,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電商客單價在東南亞地區中處于相對較低水平。根據億邦動力數據顯示,2020年東南亞六國的電商平均客單價為17美元至62美元不等,其中越南、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的電商客單價分別 17美元、21美元、23美元和29美元。
據天貓公告,2020年雙十一期間天貓平臺累計成交額4982億元人民幣,物流訂單突破22.5億單,對應換算得到平均客單價為221.4元人民幣(約合33.5美元)。此外,億邦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跨境出口企業在東南亞銷量最大的產品單價區間為 7.5-15.0美元。
東南亞快遞市場整體發展程度不高,行業競爭程度弱于國內。行業參與者年業務量普遍不足 10 億單,而單票收入較高。對于競爭白熱化的中國快遞業市場,將中國快遞企業的發展經驗向東南亞復制,或是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