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重點聚焦!中信建投或面臨處罰!紫晶存儲爆大雷,保薦人責任跑不了

8月9日,有消息稱,中信建投因為紫晶存儲項目,被監管機構暫停保薦資格不少于3個月,目前公司在努力尋找一個時間窗口,把損失降到最小,同時在極力安撫現有客戶及潛在客戶的情緒。


(相關資料圖)

然而,早在6月,中信建投被暫停保薦資格已有傳聞。但這次消息的細節更多,涉及到中信建投的“補救方法”,更像是真的。

自紫晶存儲爆雷,中信建投或是時候負起責任了。

標的紫晶存儲爆大雷

2020年2月,在中信建設的保薦下,紫晶存儲頭頂“光存儲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科創板。

但沒想到,此后紫晶存儲接連傳出令市場咋舌的消息,業績變臉、違規擔保、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股價大跌。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在董事長鄭穆授意安排下,公司違規擔保。

今年3月,紫晶存儲自查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公司發生16筆違規擔保,合計3.73億元。

同時,由于公司實控人鄭穆、羅鐵威,向廣州開源教育信息法定代表人黃大和借款1.6億元,因此兩人所持合計29.58%股權,其中18%被質押。

于是,4月,上交所針對紫晶存儲及有關責任人的違規擔保行為,作出紀律處分決定。

在這之后,紫晶存儲又頻出問題。

4月29日,紫晶存儲披露2021年年報,營收4.58億元,同比下滑6.69%,歸母凈利潤虧損2.29億元,同比下滑379.85%。作為當期審計機構的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對紫晶存儲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紫晶存儲2020年財報就被審計機構立信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5月6日,紫晶存儲帶帽,變身*ST紫晶。

6月24,紫晶存儲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鄭穆、羅鐵威,因涉嫌信批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而在2月,公司也因同一原因被立案調查。

在負面消息的沖擊下,紫晶存儲的股價大跌。截至8月11日收盤,*ST紫晶報收8.10元,市值為15.42億元,較最高點已跌去90%。

上市兩年,紫晶存儲現身說法,展示了一個糟糕的標的。中信證券也隨之被推上風口浪尖。

保薦代表劉能清、邱榮輝被處罰

紫晶存儲爆雷,中信建投難辭其咎,對其監督并不到位。

2021年9月3日,中信建投在《上交所對紫晶存儲2021年半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專項核查意見中表示,2021年6月末,公司貨幣資金除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使用的保證金為受限資金外,其余資金不存在因質押、擔保等導致資金受限的情形。

可就在這6個月后,紫晶存儲就披露了違規擔保的事實。

隨后,中信建投證券改口稱,紫晶存儲確實存在違規擔保情況,被自己“打臉”。

因此,上交所的處罰也降臨到中信建投的身上,對紫晶存儲的持續督導保薦代表人劉能清、邱榮輝予以通報批評。

據了解,劉能清在中信建投的工齡為9年,現任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部高級副總裁,當前保薦項目,是江蘇華燦電訊IPO。

邱榮輝的資歷則更老,在中信建投的工齡已超過14年,現任中信建投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當前保薦項目是,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IPO。

上交所指出,兩名保代存在兩大違規行為,一是未有效督促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未能有效識別并督促公司披露違規擔保事項,相關持續督導意見不準確;二是未能充分核查公司貨幣資金受限情況,相關核查意見不真實、不準確。

這就說明,紫晶存儲的問題,中信建投確實有責任。

不過與處罰相比,最慘的還是投資者們。今年3月和5月,有投資者起訴紫晶存儲存在虛假陳述行為,導致其經濟損失,相關案件被上海金融法院受理。

紫晶存儲和中信建投的行為,目前由投資者買單。

中信建投是行業領先

現在傳出中信建投被暫停保薦資格的消息,并非空穴來風,類似事件早有先例。就在6月,因為樂視網造假案,平安證券被深圳證監會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如果處罰消息是真的,中信建投將受到一記重創。據Wind數據,截至8月10日,中信建投有137家IPO排隊項目,其中48家已終止注冊和審查,部分項目或將受到影響。

據業內人士透露,消息稱中信建投在尋找損失最小的一個時間段,應該就是避開IPO申報的高峰期,至于能否把損失降到最小,則要看其溝通能力。

近幾年,中信建投在行業一直是領先水平。去年其IPO主承銷數為 47 家,主承銷金額533.52億元,分別位居行業第2名、第3名。

業績方面。其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98.72億元,同比增加27.93%,歸母凈利潤102.39億元,同比增長7.67%。

其中,包括證券承銷和保薦業務在內的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合計人民幣 55.28 億元。

若其保薦資格被暫停不少于3個月,對公司的投行收入和品牌形象都會造成損害。

結語

證件會曾強調,保薦機構及其他中介機構承擔重要的“看門人”職責,是資本市場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的首道防線,必須嚴守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底線要求。

但如今,紫晶存儲違規擔保,又帶帽在退市邊緣,投資者蒙受經濟損失,而把紫晶存儲送上資本市場的中信證券,卻不用為此付出代價,底線要求在這個案例上如同虛設。

若保薦機構只管收錢,不管發行人的質量,甚至幫助發行人包裝上市,最后惡果來襲,恐怕難以平息投資者們的怒氣,也容易降低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可無奈的是,投資者只能等,等待傳出的處罰消息會不會落實。

?END?

關鍵詞: 中信建投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