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健康 >

3200名上岸漁民圓了致富夢


【資料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俊 通訊員 趙浩波 周偉華

“哇塞,這么大的黃桃呀,真的好神奇啊!”近日,雙峰縣杏子鋪鎮,來著波蘭的艾米操著不太流利的中文表達著她的心情,她和同伴是在深圳做貿易,受當地合作伙伴邀請,來到雙峰縣杏子鋪鎮梓園村水梓黃桃基地,無意中摘到一個碩大的黃桃時,便心生好奇,到秤上一稱,502克!她們幾個都很吃驚。

盛夏時節,果香瓜甜。眼下,正值黃桃中熟品種大量上市期,水梓黃桃園的黃桃也迎來了收獲的季節,艷陽下,一顆顆色澤金黃、飽滿誘人的果子綴滿枝頭,果香四溢,惹人垂涎,前來果園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2017年,杏子鋪鎮梓園村村民萬光榮流轉百畝坡地栽種黃桃,成立水梓黃桃園,現有75畝錦繡黃桃進入盛產期,每畝產黃桃2000公斤左右。2021年栽種的紅玫瑰高品質黃桃,今年也己掛果,明年將會大量上市。

梓園村坐落在國家3A級景區水府廟旅游風景區,是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區域。萬光榮從小生活在水府廟水庫岸邊,他和祖輩一樣以水為家,靠打魚為生。2015年,他響應政府號召,禁漁禁網,洗腳上岸。自強不息的萬光榮,看到水府廟旅游事業正在興起,他預測到巨大的商機,便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流轉閑置坡地種起了黃桃。

水梓黃桃園因地勢高,遠離大山,光照充足,又毗鄰水府廟水庫,受獨特的濕地水氣等生態精華的滋養,施的是農家有機肥,造就了水梓黃桃品質獨特,甜潤脆爽,成了杏子鋪鎮的拳頭產品。走進黃桃園,只見沉甸甸的桃子掛滿枝頭,綠樹掩映間,一個個碩大香甜、黃中透紅的黃桃吸引八方游客前來采摘嘗鮮。

“我每年都和家人朋友過來,這里環境很好,空氣清新,黃桃汲取了水府廟濕地獨特的生態精華,個大味美,很脆甜,回味無窮。我剛才嘗了一下這黃桃,真的太好了。”來自長沙的張女士已是這里的常客,每年她會踩著節奏在這個時候來到這里摘桃,一邊欣賞滿園景色,一邊享受水府廟特有的風光。

“現在水府廟的旅游很火,我們的黃桃賣得很火,不僅游客來園采摘的人多,網購的也不少。老板賺了錢,我們在家門口做零工也賺錢,每年三四萬沒問題。”曹中文介紹,他們以前這里窮得叮當響,是全鎮乃至全縣最窮的地方,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也湘中地區的富裕村了。曹中文是桃園30多名工人之一,他每天要檢果打包300多箱。線下采購忙,線上訂單也不少,每天都有近300箱,通過快遞源源不斷的送到全國各地的顧客手中。

“以前我半夜無天光在水庫打魚,手指都被炸藥炸掉了,也只不過勉強維持生計,現在退捕上岸,賺生態錢,也能致富。”年近60的萬光榮算了筆賬,他75畝黃桃,每畝2000公斤左右,10元一斤,每年產值達到260多萬元。在杏子鋪鎮,萬光榮這樣的發家致富的上岸漁民比比皆是。

近年來,杏子鋪鎮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依托水府廟風景區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旅游事業,在水府廟庫區沿線各村扶植生態產業,養殖水果雞、烏骨雞、蘆花雞和黑山羊,種植黃桃、楊梅、赤松茸、五色米,通過農旅融合發展,以農促旅,以旅富農,形成良性循環。現在杏子鋪鎮旅游發展迅猛,迅速崛起為湘中地區的一棵耀眼明星,以黃桃、五色米等為代表的生態產業,借助旅游發展的東風,迅速做大做強,不僅讓3200名上岸漁民發家致富,引領杏子經濟進入跨越式發展,書寫了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