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健康 >

國際空間站將培育“迷你大腦”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29日報道,即將執行的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中將包括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將被培育成微小的3D人腦模型。

將被培育成微小、簡化的球形人類大腦模型的干細胞不久后將被送到國際空間站。


(資料圖)

根據美國政府資助的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發布的聲明,這些細胞是從成人皮膚細胞中提取的。由此產生的干細胞被稱為“誘導多能干細胞”,在各種化學信號的影響下,它們可以轉化為人體任何類型的細胞。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進入國際空間站,這些細胞將被誘導形成神經元(在大腦中發送電和化學信號的細胞),以及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是大腦中發現的另外兩種細胞類型,它們執行包括保護大腦免受感染和提供結構支持等各種任務。

這三種細胞類型將一起“自我組裝”,或者說聚集在一起,形成名為“球狀體”的小球體,可用于模擬人類大腦疾病和測試藥物。

開發這些球狀體的生物科技公司阿克索尼斯治療公司首席科學官沙恩·赫加蒂表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確定人類數據優于動物數據,因此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基于非動物疾病模型的藥物獲得批準?!?/strong>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宣布,將不再要求新藥在獲批前進行動物測試,部分原因是球狀體和稍大、更復雜的類器官模型等技術已成為藥物測試的替代選擇。

赫加蒂說:“這項實驗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它使用的是工程人體組織,而不是嚙齒類動物模型。”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球狀體很難生長成理想的3D形狀,因此該團隊將評估“迷你大腦”在國際空間站微重力作用下的生長情況。除了培育這些球狀體之外,該團隊還將在3D模型上測試一種基因療法。該療法被設計為僅影響神經元,而不影響其他細胞類型,因此研究小組將評估該療法在僅向神經元傳輸并將其有效載荷沉積到神經元中的精確性。

這些干細胞將是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第19次商業補給服務任務中的貨物之一,該任務定于美國東部時間8月1日晚從弗吉尼亞州瓦勒普斯航天發射場發射。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此次任務將運送的其他實驗包括太空滅火和大氣監測實驗。此外,還將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一張包含學生數字藝術作品(如圖片和詩歌)的存儲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