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29日20時到8月2日7時,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這是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來最大降雨,多地更是遭遇洪水侵襲。
永定河山峽段下游,下葦甸水電站和落坡嶺大壩的汛情格外嚴重。由于電力和通訊中斷,留在這里值守的14名職工自7月31日起失聯,備受社會各界關心。他們在失聯的33小時里選擇堅守一線,通過緊急搶險、保護大壩,避免了災害進一步擴大。
8月2日16點左右,下葦甸電站、落坡嶺大壩值守人員被接回永定河流域運營公司。受訪者供圖
(相關資料圖)
來勢洶洶
7月31日,周一,白靜頂著雨出門上班。她工作的地方在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水電站。永定河水經過下葦甸水電站后不久,就從山峽段轉為平原段。
兩天前,北京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前一個班的同事已經熬了一晚上了,我要是再不去,他沒法休息。”單位班車因紅色預警暫停,白靜提早半小時出門,去趕890路公交車。到達水電站時,暴雨已至,她的衣服都被雨水澆透。那一刻白靜沒想到的是,她很快就會迎來人生中最驚險的時刻。
山洪暴發前的下葦甸電站。受訪者供圖
白靜在水電站工作的中控室,是全站最重要的地方。下雨之前,水電站就已做好防汛準備,沙袋、擋板等物資一一備好。她操控設備時,站長周俊杰帶著人把中控室大門用防汛擋板擋住,再用沙袋封堵。
水電站地處山間。突然,山洪沿溝渠傾瀉而下,直接沖進水電站,又急又猛。中控室外的沙袋直接被沖走,水順著擋板縫隙往里灌。“停機!立刻停機!”如果再不停機就有可能導致設備進水,直接損毀設備,甚至帶來安全風險。白靜按照預案立刻操控電腦準備關停發電機組,但因為水位太高,導葉已經不好關閉,一連試了兩次都沒成功。
水一直漲,情況越來越緊急。第三次按下關機鍵后,她馬上跑去準備手動關停。好在這次終于起效,發電機組關停,所有人蹚水抱著重要資料往三樓跑。
等大家撤到樓上,洪水已漫過了一米多高的防汛擋板。更猛的一波洪水來襲,沖毀門窗并迅速淹沒首層。
外面,電線桿一根接一根被沖倒。由于停電和通訊中斷,當時身在下葦甸水電站的9個人自7月31日11點20分起全部失聯。
緊急護壩
下葦甸水電站上游10多公里,是落坡嶺水庫大壩。同一時間,在大壩工作的5人也失聯了,這其中就有趙楊。
趙楊是下葦甸水電站安全培訓員,本不在大壩工作。收到暴雨紅色預警后,他被周俊杰臨時派去支援防汛。7月31日上午,趙楊就發現大壩水位已經越過了汛限,不斷有大樹、鋼管甚至是汽車從上游漂下來沖向大壩。
此刻首要任務是提高閘門。如果這些大塊頭砸向大壩,有可能對壩體造成損毀。但這時,電力突然中斷。趙楊帶人跑向400米外柴油發電機房,準備啟動備用電源。這處機房背靠大山,剛過了5分鐘,山上突來的泥石流就沖破了機房后門。出于安全考慮,大家只能斷電逃了出來。
“閘門必須得打開,所有人都跟我到壩頂上手動提閘!”趙楊是退伍軍人,性格沉穩。落坡嶺大壩有12孔閘門,也就有12個手搖設備。設備之重,一個人根本搬不動。大家扔掉雨傘,兩三個人一組,大喊著口號,使出了渾身力氣。暴雨澆打了40分鐘,大家竭盡全力把閘門抬高,確保了大壩的安全。
各方揪心
雨夜,下葦甸水電站周邊一片漆黑。白靜捏著沒信號的手機躲在三層辦公室,沒多久手機也沒電了。“家里人怎么樣?他們安全嗎?我還能回家嗎?”她一夜沒睡。從永定河上游沖下來的大樹,撞擊著橋墩,一聲聲像汽車相撞,一聲聲撞到她的心上。
白靜和同事們不知道,當他們失聯的消息被通報后,社會各界都掛念著他們的安全,盼著早點找到他們。她的家人打不通電話,只能冒雨開車上山去找,可一連上來了5次,路都不通。
8月1日一早,雨勢漸小,洪水開始下降,大家商量著組建一支小分隊外出求援。小分隊沿著109國道走了兩個多小時,正好遇到公司派來救援的人,還帶來了一部衛星電話。等回到水電站,每個人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里報平安。“我沒事,放心吧!”有的人聽見家人聲音就哭了,有的人在電話里互相囑咐著。
周俊杰還有一件事放不下:10多公里外的落坡嶺大壩仍是失聯狀態,趙楊他們還好嗎?他決定即刻出發,到大壩上尋找大家。
“老師傅們說山上有條近道,咱倆去試試!”周俊杰對身旁的王爽說這話時,心里也拿不準:這條路沒走過,會不會也被沖毀了?王爽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兩人拿起一部衛星電話、兩支手電和一截安全繩就啟程。
路的確很難走。他倆先沿著國道往前探,再越上鐵路橋,鉆進火車隧道。在一段已被沖毀的道路上,倆人踩著路邊的欄桿、手扶著線繩一點點向前挪。八九公里,連爬帶走用了兩個半小時,終于抵達落坡嶺大壩。
看見曙光
8月1日晚上8點多,滯留在大壩的趙楊他們,遠遠地看見了兩束微弱的燈光——是周俊杰和王爽剛到大壩,正通過晃手電來尋找他們。
“曙光!曙光!”現場每個人都沖著光亮呼喊。于他們而言,這兩束光就是希望。此時,他們已經失聯了33小時。
確認大壩所有職工都安全無礙,周俊杰決定當晚先在大壩旁的臨時避難點暫住,等天亮雨稍小些再帶領大家回到水電站。避難點里,提前備有睡袋、食物。寒冷的雨夜,大家干嚼著方便面,心里則是暖暖的。
終于等到了天亮。8月2日早晨6點多,一行人沿著周俊杰和王爽探出來的山路往回走。經過又一夜暴雨的沖擊,路上風險重重,大家手挽著手,每個人都握得很緊,生怕有人不小心摔倒。
歷經兩個多小時,大家終于抵達下葦甸水電站,當天下午全部安全回家。
“這次學到了很多,以后為人處事能更沉穩了!”從1987年參加工作,周俊杰已在下葦甸駐守了30多年。剛回家沒兩天,他就著急趕回去上班,因為水電站設施損毀嚴重,早一天搶修完成可以早一天恢復發電。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房穎
本文作者:北京日報 曹政
題圖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編輯:徐佳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