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經濟持續增長,2022年海洋產業總體平穩,發展潛力與韌性持續彰顯。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占比與去年持平。預測2023年中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將達98537億元。從增加值占比情況來看,海洋旅游業占比最大,達34%;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占比分別為19.5%、11.4%、11.3%、7.1%、5.2%。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作為海洋經濟的載體,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是指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中游為海洋經濟的主要產業,包括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下游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主要包括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海洋保險與社會保障業等。
(相關資料圖)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有效開發海洋資源、持續形成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至關重要。從海洋自然地理資源來看,海岸帶發展是海洋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如今迎來了數字化助力的關鍵時期。海洋高質量發展最終還是要靠科技,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將海洋經濟作為探索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重要路徑,仍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激活政策、人才、資金等多要素支撐力度。
未來應加快海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突破,加大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突破,例如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積極盤活低效利用的海域和岸線資源。
廣州海洋經濟如何破浪前行?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回復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鄧毛穎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增強廣州核心引擎作用,推動我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時,透露了廣州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今年年初的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中,鄧毛穎在提案中建議,快速提升廣州海洋科技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南沙集聚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強化省域沿海城市全產業鏈合作。
南沙是廣州唯一出海口,也是廣州發展海洋經濟的重中之重。鄧毛穎建議,將南沙打造成全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成為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空間載體。廣州市政府在答復中明確,將積極打造南沙成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在《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廣州就高起點謀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南沙區核心地位。同時,將海洋發展相關內容納入廣州市和南沙區“十四五”規劃、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相關規劃。
下一步,廣州市將充分發揮南沙灣、龍穴島北部海洋大科學裝置、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優勢,重點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和現代化海洋牧場等保障國家能源和糧食安全的海洋全產業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推動現代科技海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爭取南沙先行啟動區內更多涉海產業享受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吸引有關企業落戶南沙。下一步,廣州將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向海發展,在南沙、黃埔優化海洋產業布局,與港澳在航運、科技等領域深化合作,強化與東莞、中山、珠海等珠江東西兩岸聯動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等海洋產業,共建海洋科技創新走廊。
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分析2023
近年來,我國海洋產業結構經過有意識的計劃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呈不斷優化趨勢。2022年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3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5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8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6.5%和58.9%。由于疫情散發貫穿全年,海洋旅游業大幅下滑,放緩了海洋經濟的整體增速。數據顯示,2022年海洋旅游業實現增加值13109億元,比上年下降10.3%。預計2023年中國海洋旅游業將恢復增長,其生產總值將達15737億元。
三大海洋經濟圈是指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目前,南部海洋經濟圈占比最多,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9.3%;東部海洋經濟圈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1%;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6%。2022年,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38542億元,比上年下降0.5%。海洋傳統產業中,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實現平穩發展;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洋礦業均實現了5%以上的較快發展。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海洋旅游業下降幅度較大。
海洋油氣業是指在海洋中勘探、開采、輸送、加工原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活動。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油氣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724億元,海洋油、氣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6.2%和10.2%,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向深遠海拓展。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我國海洋油氣業增加值將突破3000億元。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2022年實現增加值7528億元,比上年增長6.0%。預計2023年中國交通運輸業將繼續增長,其生產總值將達7960億元。
《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