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健康 >

全球要聞:信陽浉河區:“辦不成事”也“自豪”

在一個投訴窗口工作,卻因為沒有人來“找茬兒”,反而刷到了滿滿的存在感和自豪感。這就是左亞麗和周欣的職業常態。


(相關資料圖)

6月25日,筆者走進浉河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窗口,去看看“存在”和“自豪”到底由何而生。

剛到柜臺,筆者還來不及交流,左亞麗就接起了電話:“您好!您反映的情況,我登記下來了。我馬上給您查詢。我打哪個電話,才能聯系您呢?”

坐在對面的周欣站起身,微笑著接待了付師傅的咨詢。“同志,請問退休申請表在哪個窗口領取啊?我的表是別人給的復印件,看不清楚啊。”周欣笑著說:“同志,您好!別著急。我們的志愿者會引導您去窗口辦理。請稍等!”

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筆者就看到了她們的工作節奏和辦事效率。不可否認,禮貌、親和、務實、高效是浉河區政務服務中心所追求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

左亞麗告訴筆者,她們目前雖然在“辦不成事”窗口工作,可是在較長的時間段內,基本上壓根沒有群眾來投訴。反而,更多的市民是來找她們咨詢如何辦事、如何走流程的。“這樣的話,我們倆就得對群眾高頻率咨詢的政策和辦事流程更加熟悉,這就要求我們倆得不斷地學習相關業務知識,為辦事群眾提供準確的政策解答。”周欣說。

在浉河區政務服務中心具體辦理業務的過程中,貼心服務群眾就成了工作宗旨,要的是精益求精。左亞麗說:“對于網上申請的事項,我們就告訴群眾申請流程,避免群眾多跑路。針對高齡或者不會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的人群,我們都會引導陪同辦理。同時,我們中心還提供了免費郵寄、復印等業務,設置了母嬰室、飲水處和手機充電室等。”

浉河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婷說:“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要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到政務服務大廳辦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據張婷介紹,“辦不成事”窗口按照“登記—辦理(轉辦)—反饋—回訪—歸檔”的工作程序,進行全程跟蹤督辦,并建立分類處置機制:遇簡單問題窗口即收即轉,遇一般問題由窗口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遇復雜問題由中心召集相關部門聯合“會診”,遇因法規政策“不能辦”或不屬于中心進駐窗口辦理的事項,“辦不成事”窗口工作專員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或告知相關辦理途徑,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2023年以來,該窗口已受理辦結“辦不成事”事項5件。經協調后,群眾所反映的問題已全部解決,群眾滿意度達100%,受到企業和群眾的普遍稱贊。

左亞麗說:“窗口還專門印制了辦事流程便利貼,我們可以預留的空白處填寫辦事的部門、地址和聯系電話,為群眾提供卡片式的精準服務,堅決不讓群眾多跑路、跑冤枉路。便利貼上還印有窗口的辦公電話,便于我們受理群眾的投訴。這樣一來,群眾對受理單位和辦事流程更加清晰了,辦起事來就更方便了!”(來源:浉河區區委宣傳部 董勇)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