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健康 >

天天速看:貴陽:以生態文明講堂為抓手,在市民心中種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種子

6月24日上午,“美麗貴陽·山水林城——生態文明主題講堂”第28期活動在貴陽生態科普館里舉行,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貴陽市50余名中小學生和志愿者共同參與,在講堂內外學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知識,樹立為保護“爽爽貴陽”生態環境作出貢獻的觀念。


(資料圖)

活動由貴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貴陽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貴陽生態科普館承辦,貴州啟程傳媒有限公司、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協辦。

這次主題講座分為室內科普和戶外實踐兩大部分,邀請了貴州大學特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萬發擔任授課老師。

“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幾個?”上午10時,講座一開始,王老師向大家提出一個好似與主題無關的問題。

同學們紛紛搶答:“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

“為什么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都消亡,唯獨只剩下中國了呢?”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中國人口眾多”“中國有廣闊的領土”……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

王老師告訴同學們,除了中國所處地理位置、人口眾多、中華優秀文化深厚底蘊的影響力等諸多因素外,我們的祖先還很重視“道法自然”,實際上就是表達和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和內涵,這是我們祖先生存智慧的體現,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隨著主題的導入,王老師先后給大家講解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如何影響生態環境”“我們能為生態環境保護做什么?”等內容。同學們認真聽講,隨時記下要點,不時向老師提問。王老師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的檢測指標、參數和使用方法。

室內科普結束,王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十里河灘,從清亮的花溪河中打來河水,分別檢測水溫、溶解氧、酸堿度等多項指標,結果顯示:花溪河水質優良。

“我覺得今天收獲很大。”來自貴陽十七中初一十二班的王堯子騫說,“我記住了‘人與自然是血肉相連的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日常生活中要節約用電、不使用塑料袋、愛護動植物、選擇綠色環保出行方式等。”

“今天我親眼見證了花溪河水的健康,我們要更好地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減少垃圾產生,做好垃圾分類。”貴陽世紀園小學三年級的胡錦曦說。

記者 曾秦 文/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