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研究,是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底層根基,也是強化科技力量的關鍵核心。在科技戰略引領的時代,一方面實時緊跟國際前沿科學,一方面及時推進技術轉化,有能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興技術和創新產品的企業家,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涌現出了如電商平臺、共享經濟、社交媒體等商業模式的創新,并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然而,當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越來越少,科研創新——即“硬核科技”創新將會變成商業發展的驅動引擎。
簡思鍵,聚焦“硬核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家代表人物,投資并創辦了聯科華技術有限公司,與國內頂尖的青年科學家和科研團隊共同在單原子催化劑領域深耕,基于單原子催化劑的理論和原理,合成出多種具有革命性的獨特材料,這些新型功能材料有著廣泛的用途,覆蓋能源、材料、化工、醫療、生物等多個領域。簡思鍵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在創辦聯科華技術有限公司之前,曾在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分行擔任客戶一處經理,負責多家港股上市公司的的信用風險管理、授信評審、和貸后管理等工作,后又成功轉型為企業家和投資人,參與投資了多家估值高達數十億元的高科技企業。
單原子催化劑是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全新催化概念。2011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院士和他的團隊率先提出“單原子催化劑”的概念。單原子催化劑(Single Atom Catalyst)是指孤立的單個金屬原子分散在載體上,每個單獨的原子之間沒有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有著接近100%的金屬原子利用率,對比金屬納米材料有顯著的成本優勢。隨后,單原子催化劑迅速成為化學催化研究前沿。單原子催化的研究成果是在基礎科學層面取得的成果,這意味著離轉化應用有很長的探索道路要走,在短期產生效應是相當困難的。與多數財務投資人略有不同的是,簡思鍵不僅是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創意不斷的技術達人,既能自己動手操作試驗,讀懂硬核科學,又能游走于院校機構、政商團隊之間談笑風生。憑借著敏銳的投資直覺,他主動找到這一領域頂尖的科研團隊,并在南寧市政府的資助下,成立了單原子催化產業研究院,致力于探索單原子催化新型功能材料的應用場景開發和應用產品研發。
在單原子催化領域,聯科華技術有限公司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這一領域80%以上的授權發明專利,是全球范圍內的領跑者。簡思鍵一直堅持,創新技術要走向產品化,一定要立足于能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要以市場需求推動產品轉化,他要扮演的角色絕不僅僅是財務投資者,而是要打通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壁壘。
因金屬原子利用率高達納米金屬材料的十倍,單原子催化劑誕生伊始,即被視為納米金屬材料的升級換代產品。圍繞這一特性,聯科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并推出了一系列以替代納米金屬材料為目標的單原子產品。在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中,簡思鍵反復向團隊強調:“我們是在做納米材料的替換迭代技術,要把成本降低到同類產品的70%以下,我們的創新成果才能稱為有市場革命意義的,才有可能說服客戶試用產品,因為試錯成本是高昂的,只有足夠巨大的成本優勢才能打動客戶。”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推出了230款單原子催化劑和10款單原子新型材料,其中,尤以納米氧化鋅替代品最為暢銷,面世不到一年,就取得了3000萬元以上的銷售額。
聯科華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正穩步向前推進,多條業務線的團隊建設也出具雛形,2021年聯科華銷售收入已達4500萬,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成功,申請發明專利40項,并制定了世界首個單原子催化劑制備標準。2022年3月,首條一千噸級生產線搭建完畢,很快產能便實現了滿負荷運作,2022年8月,第二條六千噸級生產線也順利投產。簡思鍵對于公司目前取得的成績整體是滿意的,但是,他從未停止思考,公司的發展壯大除了深耕已有領域擴大戰果外,還需要源源不斷的開拓新領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