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造紙供需平衡道阻且長 理文造紙(02314)降本雙管齊下能否奏效?

受到成本和需求雙壓,2022年造紙行業深陷低谷期,利潤暴跌成為眾多行業企業畫像。從2023年上半年上市紙企公布的利潤預估,可以看出行業陰影猶在。

除了晨鳴紙業(01812)、山鷹國際(600567.SH)發布盈警之外,8月1日,理文造紙發布中期業績:期內,該公司營收為122億元(單位:港元,下同),同比下跌20.1%;凈利潤3.61億元,同比下降58.2%。

關于盈利下跌,公司稱由于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確定性持續,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低迷,全球貿易增幅有限,包裝紙內銷及出口需求均下降。


(相關資料圖)

需求疲軟凈利潤再跌六成

理文造紙主要生產包裝紙、衛生紙及木漿產品,其中包裝紙是其核心產品。該公司的生產基地主要在中國,擁有5家造紙工廠,3家生活用紙工廠和1家造漿廠,位于東莞潢涌、廣東洪梅、江蘇常熟、重慶永川及江西九江,另外在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國家亦設有生產基地,但占比較低。

2023年上半年,理文造紙盈利空間持續壓縮,再跌約六成,與行業景氣度下行,量價齊跌相關。

2022年國內包裝紙市場延續了供大于求的格局,疊加出口增速下滑,國內箱板瓦楞紙消費量明顯下滑,國內箱板瓦楞紙2022年實際消費量為5379萬噸,同比減少2.70%。

中金公司認為,去年年末,市場對造紙行業成本回落、盈利彈性的預期并未如期兌現,下游需求持續偏弱,或是當前該行業難以轉勢的核心要素,紙企盈利仍處在歷史低谷。

銷量下滑的同時,箱板瓦楞紙價下行,嚴重擠壓行業利潤空間。

回顧2023上半年,年初即便龍頭持續停機也難扭轉紙價向下態勢。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中國AA級瓦楞紙市場價為3084元/噸,較2022年年底價格下調175元/噸,同比跌幅18.24%,為近五年來的價格新低。

簡言之,銷量及售價的雙重下降,導致行業巨頭大部分陷入虧損狀態,理文造紙亦不例外。

值得關注的是,進口關稅“零關稅”,也對國內市場的銷量和售價產生一定沖擊。

2023年1月1日起,我國調整了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其中將雙膠紙、銅版紙、白紙板、瓦楞紙、箱板紙等成品紙進口關稅調整至零關稅(之前為5-6%)。

關稅清零后進口紙價格優勢明顯,進口紙數量快速增加,據海關總署,1-5月進口箱板瓦楞紙同比增長48%至314萬噸,進一步壓制國內紙價提漲空間。

根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國內紙企亦在積極自救。2月份,博匯紙業、晨鳴紙業、萬國紙業等頭部紙企率先對白卡紙進行提價,此后岳陽林紙等紛紛跟漲,漲價潮從頭部紙企向中小紙企蔓延,然而,年初的漲價,并沒有成為行業的救命稻草。漲價落地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下游的需求比較疲軟,紙企無奈提價,實則是為了保價,防止價格的進一步下滑。

營業額業內增速墊底降成本雙管齊下能否奏效?

除了行業處在下行周期之外,理文造紙本身成長速度并不出彩,營業額業內增速墊底。

2017年至2022年,理文造紙的營收分別為258.37億元、322.08億元、271.44億元、258.68億元、325.11億元及291.70億元,六年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0%;同期玖龍紙業(02689)的營收分別為391.55億元、527.82億元、546.09億元,513.41億元、615.74億元、645.38億元,六年年復合增長率為8.7%,同期太陽紙業營收從2017年的188.94億元增至2022年的397.67億元,六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3.2%。

相較之下,理文造紙增速較為緩慢的原因在于,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行業高峰后擴張較慢。較為保守的發展方式,使得理文造紙近六年來營收波動較大,凈利潤則呈波動向下的趨勢。

根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造紙行業上游受制于原材料,產品沒有任何品牌溢價,唯一制勝關鍵按在于規模效應和上下游一體化帶來的成本降低。太陽紙業能夠迅速崛起,成為成長速度較快、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巨頭,與其幾年前瞻性的布局紙漿業務有很大關系。

紙業企業降低成本有兩個途徑:其一向上游拓展,實現漿紙產能一體化”,晨鳴、太陽,生產的文化用紙較多,因此均在全國各處拓展林地資源,已經基本實現制漿和造紙產能的匹配。其二則是把收廢紙、紙漿和造紙的產能挪到海外,國內不接收洋垃圾,玖龍就在越南、馬來西亞、老撾等國家建立廢紙回收基地,2023年進口免稅,有效控制成本。

令人欣慰的是,理文造紙以開始整合上游資源,發展涵蓋制漿及廢紙回收的垂直業務模式,以確保原材料的供應。今年6月底公司在重慶新增的木漿產能已開始投產。此外,公司位于馬來西亞的第四臺紙機生產線已開始投產,年產能3萬噸,投產后馬來西亞生產基地的總產能達到140萬噸。

理文造紙降成本的舉動,雙管旗下,或能有助于公司熨平行業周期波動。

產能出清仍需時日

由于紙漿價格承壓,左右造紙行業景氣度的首要因素再次從成本端轉向了需求端。而未來包裝紙市場供需格局如何演繹,則成為決定其走出困境的關鍵因素。

然而,行業普遍認為以箱板瓦楞紙為主的包裝紙行業的陣痛期尚未結束,行業的供需再均衡之路,道阻且長。

中金公司認為,除少數細分領域(白卡、生活紙、特種紙)外,主要成品紙大類需求已告別高速成長期,進入以穩為主的成熟階段,整合將成為2024-25年行業主旋律。

卓創資訊分析師也指出,2023年瓦楞紙市場仍有205萬噸新增產能計劃,因此對于整體供應面來說,仍然有很大壓力。需求面,在全球經濟大通脹背景下,加上國際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依舊較多,國內需求整體恢復仍需一段過程,預計2023年瓦楞紙市場價格仍會偏弱運行。

簡言之,上半年在內需弱+進口紙沖擊背景下,箱瓦紙價觸及歷史底部區間,致使行業面臨連續五個季度全行業虧損行情,理文造紙利潤端明顯承壓。而2023年下半年,預計紙漿供強需弱的格局延續,整體反彈空間有限。資本市場來看,理文造紙年內跌幅已超25%,也反映投資者悲觀預期。

可以樂觀的是,當原料獲取成為決定企業發展主戰場的關鍵,理文造紙作為龍頭企業,原料成本控制力的領域的優勢有望得到加強,相對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行業中小企業和落后產能的出清或許會較以往更為徹底,龍頭集中將持續提升,理文造紙在下半場表現仍值得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