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爆棚!8月2日,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開啟壓力測試,迎來首批游客。此前,首日千份預約參觀名額上線即“秒空”。當天一早,許多家長朋友就帶著孩子一同前往,“搶鮮”揭開新館“面紗”,暢游新奇科學世界。
關鍵詞:大
新館面積超老館4倍 千余件展品特色鮮明
(資料圖)
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位于高新區蜀西湖公園東北部。來到此地,遠遠看去,新館造型呈不規則狀,極具個性,緩緩升起的綠坡與穿插錯落的4塊“金屬盒子”構成了館體的整體印象。逐層穿插的階梯狀造型,寓意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向上力量,許多市民親切稱之為“智慧盒子”。
“新館地上一、二、三、四層為展覽展示空間和公共休閑區域,地下一層承載教育活動、特效影院、會議交流等功能。”合肥市科技館副館長葛宇春介紹,新館總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是位于黃山路上的市科技館老館建筑面積的4倍多,目前共有11個常設展廳,1000余件展品。
更大的場館,帶來了更寬的“視野”。壓力測試首日,記者來到新館看到,11個展廳內容極其豐富,各自特色鮮明。
從新館北門進入,右手邊布展面積達2400多平方米的“好奇”展廳,是當前面積最大的展廳,定位于3-8歲的兒童;“我們”展廳則定位于“認知人類自己”,讓大家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身體器官、情緒感覺等。“智·造”展廳則定位于展示從古至今人類運用巧妙智慧創造的精湛技術、精妙物品……
“新館中的‘自然’展區,布展面積2000多平方米,它填補了此前合肥市內沒有自然博物館的空白。大家可以在這里感受大自然的多種魅力,領略更多動植物的知識。”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葛宇春介紹。在這里,有許多大小1:1還原的動物模型,包括恐龍等滅絕動物,還有叢林、海洋等自然場景裝置,還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關鍵詞:新
互動性展項花樣繁多
新奇體驗玩轉科學
更大的面積、更多的展品,帶來了更新的體驗。
超快手速、刁鉆角度,和機器人對打乒乓球,你能贏嗎?一鍵“呼叫”黑猩猩,和它賽跑,誰能更快?500萬元人民幣的重量,你是否能提得動?
以眾多新穎的互動展項,讓人們在新奇體驗中感受科學奧秘,是新館展品的最重要特色之一。
“我剛剛體驗了貓頭鷹的視角,聽了鯨魚的聲音,感受到了地震的猛烈,還體會到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單質質量的差別……”來自合肥五中的高二學生張雅祁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體驗,她“看到”了書本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更感受到了許多超越書本知識的科學魅力。“我今天先來‘探探路’,今后還會帶著家人、朋友再來。”
新館內還有諸多合肥元素。可控核聚變、量子糾纏、語音識別等合肥先進科技在不同展廳皆有體現。“這是一臺量子通訊相關技術的演示機器。”市科技館科普輔導員介紹,專業的工作人員會輔助感興趣的參觀者去操作機器,并同步做具體講解。
關鍵詞:高
新館預約名額上線“秒空”
老館將保持同步開放
首日壓力測試,9點正式開館。早上不到8點30分,不少參觀者已經來到門口等待。
“很幸運‘搶到了’第一天的體驗名額,就想著也能第一批進館。”市民溫家武和他今年剛上五年級的孩子溫紫辰是合肥科技館的“老粉”,從前常帶著孩子去科技館老館游玩。“新館著實讓人耳目一新!”溫家武告訴記者,除了場館大小和展品的變化,新館的環境和配套也都“升級”許多。“這里有更大的停車場,更愜意的休息區,更多的科普輔導員,還有蜀西湖等更美的周邊風景。
葛宇春介紹,前兩日壓力測試的預約通道一經開放,幾秒鐘就被“搶空”。接下來,8月3日、5日、6日還將測試三天。
“通過4場壓力測試,檢驗場館的接待能力。”葛宇春說,預約通道是否暢通?展品運行是否穩定?館內空調冷風溫度是否適宜?市民停車是否方便?這些問題都是測試的內容。測試的最終目的是尋找到接待參觀者最好的方式,保證正式開館后大家參觀的舒適度。“當前科技館壓力測試正處于初步階段。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正式運營前的準備工作。”
新館即將正式開放,位于黃山路上的老館何去何從?“為了滿足大家對科普文化的強烈需求,老館將保持同步開放,讓大家在參觀游玩時,有更多選擇。”葛宇春表示。
合報科學+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文 楊鋒/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