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依存、互相影響且相互制約。中醫也常有氣血兩虛的說法,雖說不是什么急癥,但長此以往也會對生活工作學習等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養足氣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資料圖)
1、什么是氣血兩虛?
中醫言道:心主神明。氣血不足則會導致心無所主,以至于出現系列的“虛癥”。如: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脈弱等【1】。
氣血兩虛證可表現為出現某一方面或者全身性的癥狀,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不同病因表現的癥狀也會有所區別。
2、哪些人容易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證是臨床常見的中醫證候,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會消耗掉氣血,比如不良的生活習慣:
節食減肥。盲目節食減肥導致營養攝入不足,不利于氣血的生成,容易有面黃肌瘦等氣血不足表現。
長期熬夜。入夜之后,氣血要歸于臟腑,熬夜會導致損傷脾氣,消耗心虛。臟腑得不到休息,精力耗損過多,還會引起諸多連鎖反應如免疫力下降、氣血虧虛。
暴飲暴食。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暴飲暴食、進食寒涼等,都會導致脾胃負擔加大,造成脾陽損傷,使得氣血生成減少。
大病、久病以及恢復之際,邪氣侵犯人體會損傷人體氣血,抵抗邪氣也會消耗氣血。此外,懷孕生產過后也會出現氣血兩虛的情況。因此,以上這些人群都需要注意補氣養血。
3、氣血兩虛患者日常生活怎么養生?
做好日常細節,有利于養氣血,如避免熬夜、適當運動、飲食均衡、戒煙戒酒、避免久坐不動、保持心態平和等。
飲食方面則注意調理脾胃,可以適當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物,或雞蛋、紅棗、山藥、豬血、鴨血等搭配補氣血。另外,黃芪、地黃、黨參等中藥材也有補氣補血的作用,可以搭配雞肉、枸杞等做成藥膳。
中醫治療血虛時,選用補血藥材的同時,還會配伍補氣藥,使氣旺血生;治療氣虛時,選用補氣藥的同時也會配伍補血藥,達到增強補氣效果。中醫治療氣血兩虛以補益氣血為原則,采用相同的治法或方劑進行治療[2]。如具有益氣養血,滋補肝腎作用的黃地養血口服液。
黃地養血口服液選取黃芪為補氣主藥,輔以香菇益胃氣以助主藥補氣之功,干地黃清熱養陰生津,佐使以枸杞子滋補肝腎,養陰潤燥,女貞子補益肝腎,善清虛熱,補而不膩。諸藥伍用,共奏益氣養血,滋補肝腎之功。且其說明書明確標注可防止免疫力低下,是放化療期間的合并用藥,即必須用藥,對于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或之后出現的氣陰不足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此外,也適用于體虛弱狀態、術后體虛、想補氣補血者,長期服用改善氣血兩虛。
如平時常感神疲乏力、心悸多夢、面色淡白或萎黃等癥,應注意補氣血。更需要注意的是,疾病非一日形成,多與日常飲食作息等不良生活習慣或不利的生活環境等影響有關,日常應注意改善習慣,保持良好心態,運動鍛煉身體,加強自身抵抗力,氣血順則無疾,才能少受病邪侵擾。
參考文獻:
[1] 關雙,劉駿,王朋,等.基于已上市中成藥治療氣血兩虛證的處方用藥規律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08),134-137.
[2] 邵衛榮,申丹,唐仕歡.主治氣血兩虛證的成方制劑組方規律分析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09),1817-1820.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