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時點疊加債市波動,銀行理財正在經歷的贖回壓力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好的一面是,歷經去年11-12月的債市負反饋后,市場普遍對理財的贖回壓力早有預期。
【資料圖】
而就在此般銀行理財遭遇不同程度贖回、多只公募基金募集遇冷的市況下,券商中國記者發現一只R3級“固收+”理財產品卻因為認購火爆而主動限額申購。據其管理人宣布,這只產品的管理規模還在今日突破了100億元,成為為數不多的規模破百億級的單只“固收+”理財產品。
來拆解一下這只理財產品,看看它逆市限額申購的底氣在哪里。
一只百億級固收理財逆市限額
7月5日,招銀理財宣布,其R3級“固收+”產品——睿遠穩進價值精選一年持有期產品(以下簡稱“價值精選”)管理規模突破100億元。達到這個里程碑式的成績,距離該產品成立滿1年還有7天。與此同時,“價值精選”正式啟動限額流程,每個交易日開放額度0.3億元。
它赫然成了一只網紅產品。券商中國記者打開招行APP申購,界面顯示著今日可購買額度已售罄。
“價值精選”成立于2022年7月12日。當時的市況是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這也意味著“價值精選”還完整地經歷了彼時下半年的債市回調。但“價值精選”走出了一條窄幅波動的凈值曲線,根據招銀理財數據,其規模從0.44億元逆襲至100億元。
“價值精選”的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高股息精選指數×7.5%+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7.5%+中債綜合全價指數×85%。截至7月3日,該產品今年以來年化收益率5.10%,超出業績比較基準1.66%,超出二級債基1.10%。
更值一提的是,去年10月底市場二次下探后,“價值精選”用了不到53天,其單位凈值便達到1.0101元/份,至今一直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僅0.32%。
而現在,招銀理財對“價值精選”做出了每日三千萬的限額決策。招銀理財稱,這是一個“深思熟慮,提前布局后做出的理性選擇”,目的是為了保持好的用戶投資收益體驗。主動限購明星產品可以視為繼推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產品后,招銀理財又立足客戶利益做出的舉措。
又見季末理財贖回潮,但理財產品韌勁更強
跨季之時,不乏研報關注銀行理財贖回壓力,有機構直接給出預判——季末理財規模僅在上周一周就下降超8000億元。
廣發證券固收團隊發布研報稱,截至6月30日,銀行理財存量規模較6月23日大幅下降8734億元至25.78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管理規模下降8662億元至21.57萬億元,整體規模與五月相比下降了0.74萬億元,降幅顯著低于2020年及2021年同期水平。分投資方向看,現金管理型規模降幅最大,下降4450億至7.3萬億元;分運作模式看,每日開放型產品規模降至9.3萬億元,降幅達6144億元。
廣發證券固收團隊認為,這些數據反映當前銀行存款端壓力較小,有利于三季度理財規模的恢復。
中金公司也持續關注銀行理財表現。但其貨幣金融研究分析師的觀點是:這一次理財產品贖回壓力較小,從理財機構的規模表現、配債行為、競品壓力、資產配置等維度來看,均與上一輪贖回潮不同,投資者無需對目前理財的負反饋效應過于敏感。
中金公司把觀察區間拉長至整個二季度。其研報表示,二季度以來理財規模修復約1.7萬億元,且信用債市場的良好表現積攢了一定賺錢效應,尤其是前期贖回壓力較大的開放式固收產品。從6月中下旬近一周交易行為來看,理財機構仍較積極加倉利率債與信用債。 臨近季末商業銀行普遍有存款沖量的意愿,而這常常導致理財資金流失。但中金公司判斷偏樂觀,他們認為上述現象屬于正常的季節性行為。中金公司觀測過去2018年-2022年5年表現,得出的結論是6月份理財規模平均回撤4.9%,對應今年的規模約1.3萬億元。
而最重要的是,歷經了上一輪負反饋后,理財機構紛紛加強流動性管理。也就是說,在這一輪贖回潮下,其實理財產品的韌勁更強了。
中金公司的分析是:從產品結構來看,年初以來開放式理財產品呈現明顯的短期化,上半年產品上量主要集中短期限且收益穩健的產品。上述產品對債市調整的敏感度更低,整體風險暴露敞口更小,因此有利于緩解市場波動下的贖回壓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