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紹興市越城區: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擦亮文化名片


(資料圖)

運河水清如鏡,流淌著河邊人家的靈氣。或許正因受浙東古運河的潤澤,自古以來,陶堰俊彥迭出,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和科學家,有著“江南人才名鎮、歷史文化古鎮”等美譽。

據不完全統計,紹興市越城區陶堰街道出現的歷史名人有270多人。明、清兩代出自陶堰的進士就有43人(入翰林院6人),舉人112人。近現代更是人才濟濟,有和平老人邵力子、教育家陶行知、美術大師陶元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陶孟和等。街道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4處、各類文保點16處。

隨著浙江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持續推進,保護歷史名人故居的工作也在持續開展,作為江南人才名鎮,在開發生態資源的同時,做好歷史文化傳承一直是陶堰的重點工作之一。

至今日,運河旁,邵力子故居已修繕一新,前來參觀的旅客絡繹不絕。

陶堰街道宣統委員吳子園說,去年,陶堰街道全面啟動了“文化鑄魂”工程,以浙東運河文化為主線,深入實施陶堰人才名鎮復興戰略。除了修繕邵力子故居,陶堰還將推進老街漸進式更新,打造成一條運河文化水街,包括保護煥新涇口大橋、陶成章故居、秋官里進士牌坊、邵力子故居、南野堂、茅洋橋等多處文物保護點。加快推進陶堰老街改造提升,不斷擦亮名人文化品牌,并將這些景點串聯成線。同時,深度融入“一廊三帶”建設,結合本地手工釀酒技藝、水鄉書畫創作等傳統民俗文化,打造屬于陶堰自己的文創空間。

歷史翻過了一頁又一頁,運河流淌了一年又一年。古老的陶堰在古老的運河邊,顯然找到了一條依托生態優勢帶動農文旅產業的新方向。(圖片由紹興市越城區文化廣電旅游局提供)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