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股票 >

海寧新農村“稻蝦共作” 打響“澳龍共富第一村”品牌

日前,在海寧市斜橋鎮新農村的“稻蝦共作”基地,養殖人員正在投放最后一批澳洲淡水龍蝦蝦苗。這塊基地占地113畝,4月下旬以來,已經陸續投放20多萬尾蝦苗。

新農村是海寧市推行稻蝦混養模式的先行村之一。2021年以來,該村實施“稻蝦共作”,畝均效益達上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

為了更好發展產業,新農村黨總支以稻蝦共作產業項目為載體,與省農科院、嘉興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海寧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供銷總社和3家農業科技企業、7家農村專業合作社結成“1537”美麗經濟黨建聯盟,通過運用聯盟優勢,嫁接聯盟資源,實現品牌化、規模化運營。作為全市美麗經濟黨建聯盟的牽頭單位,新農村今年將高標準打造“稻蝦共作”樣板田320畝,并開通“共富直播間”,全面提升稻蝦共富基地整體面貌及產業覆蓋面、影響力,打響“澳龍共富第一村”品牌。

海寧市按照“黨建引領、抱團服務、共建共享”原則,打破地域、領域、條塊等限制,引導各村(社區)黨組織建立抱團發展、產業融合、美麗經濟、四共四籌、區域融合等五大類型全域黨建聯盟,已建立市級聯盟15個、鎮村聯盟66個,聯盟覆蓋全市820余個成員單位,做到全域覆蓋、不漏一村。在此基礎上,出臺《全域黨建聯盟運行規范》,分四個方面形成13條指導意見,建立“組織引領、橫向聯動,縱向延伸”的“1+1+X+N”的全域黨建聯盟組織架構模式。同時,建立職能部門清單式服務,首批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總社等14家單位針對龍頭帶動型、產業鏈條型、項目牽引型、治理聯動型等不同類型分成6組,為聯盟提供政策、技術、陣地、人才等各方面的46項個性化服務內容。

關鍵詞: 農業農村 稻蝦共作 農業技術 鄉村振興

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