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觀察 >

大漲之后,從一張我很喜歡的海報講開去

“我又可以了!”。


(相關資料圖)

今日市場最好的寫照,大家自行想象。

......

今天一早,噼里啪啦,收到一堆公告,上個周末批復的好多只 中證2000ETF、信創ETF ,這周五都要卷著發了。

從上報、到批復、到發行、到后續成立、再到最后上市,估計每一步的間隔天數,都一只手能數的過來。

國內指數的未來,依然是星辰大海。

今天白天,也在和朋友們聊基金公司指數類產品的布局思路,正好舉兩個例子,簡單講講 場內+場外的打法

......

周末寫的《債拉久期,股買QDII,加倉紅利》里,提到了今年表現出色的QDII基金,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A(017091)。

這個產品,和今年暑期檔破200億的票房一樣,屬于叫好又叫座。

叫好。

當然是因為產品本身的業績。

截至昨天(8月28日),今年以來該基金凈值上漲了 29%+ (同期同類QDII股票基金漲幅9.46%,該基金于2022年12月9日成立,數據來自Wind)。

原因當然也很簡單,今年的美股,就是科技股的行情。

高盛的分析師說,今年美國的大型共同基金(也就是老美的公募)也 只有30%跑贏了美股基準指數 ,原因在于美股的科技股,今年超額十分顯著,但這些基金從二季度開始,持續在減倉科技股,相當于相對踏空了。

今年最火的納指100指數,是在納斯達克的成分股里選100只票,但這100只票里,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消費、制造業、金融行業,而 納指科技指數 ,你可以理解為,就是對其中的科技股的提純,更能表征美股科技股的表現。

三季度,因為美聯儲近期表態偏鷹,美股可能會有一段調整的時間, 如果你覺得像英偉達、TAMAMA指數(特斯拉、亞馬遜、微軟、谷歌、臉書、蘋果)里的科技公司,盈利還會保持高增速,那么調整可能就是介入的時點,你可以選擇納指科技指數,可謂是相當鋒利的矛。

叫座。

是因為我特別喜歡他們家做的產品海報。

「那只柯基」 ,納指科技的諧音梗,下圖。

今年AI火了之后,大家曾經覺得 原畫師 的價值可能會受到調整。

包括很多基金公司的海報設計崗,是不是可能就不那么需要了。

但事實上,海報的精華不在于設計,而在于想法,這個產品的海報,基本可以預定年內最佳之一了,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喜歡貓貓的cat person,可能有別的意見。

景順長城在這只納指科技的場外產品,獲得市場足夠的關注后,緊接著就布局了,跟蹤同一指數(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指數)的場內ETF,場內簡稱 納指科技ETF ,代碼159509,你們可以再加個自選跟蹤。

產品7月份剛成立,已經上市了,托管行是招行,首發賣了4.5億,說實話,在目前的市場下,這個首發數字,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最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產品規模還維持在 4.4億 ,這說明,當時首發的量,基本都是 實打實賣出來的 ,是真正看好這一方向的投資者,而不是湊規模,上市就跑的短錢。

......

再往下挖一層,這種針對同一指數, 場內+場外同步布局 的思路,可能是景順長城在指數領域現階段的打法之一。

我看最近,景順長城先是上周發了一個國證2000場外指增產品,A類代碼019013,C類代碼019014。

緊接著,看公告,從9月5日開始,也就是下周一,要把場內的 國證2000ETF ,代碼159522,也給發了。

這和布局納指科技場外、場內的節奏,基本一致。

不管是場外的國證2000指增,還是場內的國證2000ETF,景順長城的這種場內+場外同步的產品布局思路,性價比是很高的,大家不妨借鑒一下。

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國證2000的賽道,方興未艾,還不是太擁擠,還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截至目前,掛鉤國證2000的ETF一共三個。

這種格局,完全算不上卷。

也就是說,只要努力,還是有比較大空間的。

而國證2000指增也差不多,目前共計7只產品,大家的差距還沒拉開, 「龍一」 的寶座可以說還虛位以待。

第二,中證2000ETF的獲批發行,反而可能是個機會。

最上面說到,今天公告的,后頭有一堆的中證2000ETF要發。

為什么中證2000ETF的獲批,對國證2000ETF反而可能也是個機會呢?

我是這么理解的。

首先 ,中證2000ETF后續的發行,也會大大提升整體市場、投資者,對于 小盤、微盤 的認知和關注度,這其實對于存量的國證2000相關產品而言,也能分享到市場更多的認識。

其次 ,小盤股 超額的邏輯 ,在流動性寬松的背景下,依然在。

前陣子,李蓓和盛豐衍關于大小盤哪個風格占優的觀點,被媒體拿出來,炒作了一番。

從今天的盤面看,又是小盤、微盤、成長大幅領漲的一天。

我的觀點也比較簡單,短期來看,大盤藍籌可能也會有機會,這取決于政策的走勢。

但是按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假如資金面保持長期的寬松,那么 小盤股 ,相對全市場,或許依然會貢獻較穩定的超額。

海外和國內都一樣,你可以理解為,小市值公司的彈性會更大一點,當然波動回撤也更大。

特別對于國內這種產業持續還在革新、迭代的市場,類似“專精特新”的小市值公司(截至8月初,Wind的數據,國證2000里,有20%左右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空間很大。

而2021年之前的個別年份,藍籌大票占上風,和當時外資加速流入后的審美、以及機構跟隨抱團產生的賺錢效應有關。

長期來看,中小盤都應該是有望獲取超額回報的。

之前招商的量化團隊做過一個統計不錯,之前也提到過:

針對不同利率周期(用shibor表征)下,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超額 (下圖) 。直接說結論就行, shibor利率下行期 ,也就是市場資金寬松的時期,小盤股相對大盤的超額收益均值在1.2%,而利率上行期,則基本沒有超額。

目前來看,央行保持流動性寬松,是一張明牌,那么大家照著明牌去打,投資小盤的邏輯依然是在的。

而什么時候經濟,特別是地產的高頻數據開始趨好,央行如果開始右側收流動性,那么就要小心小盤股的表現了。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