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財經評論 >

最新世界500強榜單揭曉,上海全球第5多!這些企業特點是什么?

8月2日,《財富》雜志公布了最新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根據全球企業2022年度財報,中國共有142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其中,總部位于上海的企業共計12家,這也使得上海成為全球登榜企業數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僅次于北京、東京、紐約、首爾。

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總部在滬企業數量與去年持平,但不少企業的全球排名出現下滑。拋開外部因素影響,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仍是下一階段上海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重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入圍企業總體經營穩定

2022年,上海經濟經歷V型反轉,從企業數量、經營數據上來看,總部在滬的世界500強企業經營總體保持穩定。

對比去年《財富》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今年總部在滬入圍企業仍是12家,與去年入圍企業名單相同,按照今年的排名依次是中國寶武(44)、上汽集團(84)、中遠海運(115)、交通銀行(161)、太平洋保險(192)、綠地控股(205)、浦發銀行(260)、中國船舶(272)、蘇商建設(313)、上海建工(351)、上海醫藥(438)、德龍鋼鐵(451)。

從經營數據上來看,12家總部在滬入圍企業的銷售收入總和為8387.09億美元,較去年的8488.31億美元小幅下滑,利潤總和從465.59億美元減少至415.93億美元,營收和利潤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12家入圍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資產總和從去年的44035.83億美元增長到了44170.02億美元,企業平均資產規模為3680.84億美元,高于世界500強平均水平。

從排名上來看,有2家總部在滬企業入圍世界百強企業,分別是中國寶武和上汽集團。中國寶武自去年首次闖入世界50強后,繼續擴大銷售收入規模,今年的排名為44位,與去年相當。上汽集團排名第84位,排名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全國汽車行業第一,連續10年位居百強行列。中遠海運和上海德龍鋼鐵集團今年排名也有所上升,分別由去年的127名和469名,提高到115名和451名。

另一方面,更多入圍世界500強的總部在滬企業排名出現下降,不同行業下滑程度不一,房地產、建筑行業企業排名下降最多。同時,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入圍門檻繼續提高。500強企業的銷售收入總和約為41萬億美元,較去年上漲8.4%,入圍門檻(最低銷售收入)也從286億美元躍升至309億美元,再加之各國通脹、匯率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中國企業在榜單中的排名多數相對下滑。

產業結構限制盈利能力

總體來看,總部在滬的世界500強企業規模大,而盈利弱。如果按照《財富》的統計口徑,以企業的利潤除以銷售收入得出企業的收益率,則12家總部在滬企業中,只有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兩家銀行企業收益率超過10%,中遠海運、太平洋保險、中國船舶的收益率超過5%,其余企業收益率大多在1%至2%左右,12家企業平均收益率為4.95%。而《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平均收益率為7.1%,總部在滬企業盈利能力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盈利能力很大程度與這些企業所在的產業分布有關。從入圍世界500強的總部在滬企業來看,這些企業體量都不小,12家企業中有9家是國企,其中4家是央企,5家是地方國企,大多分布在冶金材料、工程制造、汽車、金融銀行、房地產等傳統產業領域,沒有一家完全來自新興產業。

這些企業大多在上海的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扮演過關鍵的角色,也得益于上海經濟的崛起而快速成長。然而,隨著上海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在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涌現的過程中,這些企業在傳統賽道上曾引以為豪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都面臨轉型的挑戰。

這一定程度也是中國大型企業的縮影。中國今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142家,仍然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國上榜企業多數集中在傳統產業,例如,僅在能源、材料、工程建設、工業制造、汽車等五個領域,中國企業有68家,超過上榜中國企業一半。而美國在這五個傳統產業領域的上榜企業只有25家。

發展高技術產業是提高區域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的關鍵。據《財富》統計,在中國,高技術領域企業的平均收益率高達11.6%,是收益率第二高的領域,僅次于金融領域企業的12.2%。從全球視角來看,中國高技術領域企業為5家,美國則有15家。

《財富》雜志特約作者王志樂表示:“高技術企業群體規模大效益好,大大提高了上榜美國企業經營質量。計算機、半導體、軟件等高技術領域是全球競爭的焦點。上榜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的差距告訴我們,中國企業還需要在這些高技術領域繼續努力。”

高質量轉型發展仍是重點

中國企業、上海企業要爭做世界一流,數量多、規模大還不夠,更需要競爭力強。

這一方面要求上海要在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上提前行動,有所布局,培育高增速企業。另一方面,身處傳統產業的工業大型企業也需要積極轉型,以主動的姿態迎接挑戰,化危為機,以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帶動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好的消息是,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初步構建起了“3+6”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批標志性產業鏈基本形成,同時也明確了“2+(3+6)+(4+5)”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目標。在今年6月初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不僅有對先導產業、新賽道、未來產業的規劃設計,對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計劃,同時還有針對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改造、傳統工業用地的高效利用的方案,體現出上海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一批在榜的企業也正在行動。如今年3月,寶武集團旗下寶鋼股份宣布無取向硅鋼產品結構優化項目正式建成投產,這是全球第一個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等級無取向硅鋼專業產線,每年將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50萬噸頂級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產品,標志著寶鋼無取向硅鋼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跨越式發展。硅鋼代表著鋼鐵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譽為鋼鐵產品“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寶鋼股份已經全球最大的硅鋼供應商。

前不久,上海汽車工業歷史最悠久的工廠之一——上汽大眾安亭一廠正式關閉,引起廣泛關注。安亭一廠承載著上海汽車工業的騰飛史,起步較早,配套齊全,但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落后,空間也趨于飽和。自2017年起,上汽大眾開始對安亭基地施行轉型升級,為了進一步跟上國內市場電動化轉型的趨勢,上汽大眾決定關閉安亭一廠,將產能和員工逐步轉移至新建的MEB新能源汽車工廠,加快安亭基地的電動化轉型步伐。

諸如此類的企業轉型升級案例雖然付出巨大,但不同程度的轉型,必將在未來體現出不同的成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