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山東省農信聯社指導全省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盯“三農”金融需求,持續創新專屬產品、優化金融服務、降低融資成本,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金融力量。截至5月末,全省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9401億元,當月新增29億元。
(相關資料圖)
搶豐收 施足“金融底肥”
進入6月,在泰安市馬莊鎮的山東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里,1300畝高產良田的小麥正在進行大規模機收。“經省農科院專家初步測產,今年的小麥新品種預計平均畝產能達到742公斤!”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薛麗娜說。
2008年,薛麗娜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回鄉創業。多年來,岱岳農商銀行一直與她緊密合作,貸款額度由80萬元增加到340萬元。在農商銀行資金支持下,合作社發展壯大,入股社員增加到268戶,流轉土地面積擴大到1300畝,向國家交售的糧食超過1600萬公斤。
在費縣,胡陽鎮金豐公社11臺大型收割機正在搶收麥子。費縣農商銀行始終與金豐公社保持深度合作,發放50萬元貸款幫助其承包土地2000余畝,并利用各自優勢,幫助轄內農戶一手握資金、一手握技術,種植不發愁、銷售不擔憂。截至目前,該行已發放5600余萬元專項貸款,用于支持轄內夏收工作。
諸城農商銀行緊抓關鍵節點,設置5億元信貸資金,全方位做好夏糧收購金融保障工作。禹城農商銀行全面推進“噸半糧”產能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轄11個鄉鎮、街道召開工作推進會,截至目前,已為6571戶農戶提供信貸支持10.25億元。
為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山東省農信聯社制定《全省農商銀行“高質量發展推進年”實施方案》,將涉農貸款余額增長作為高質量發展重點監測指標。同時,為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聯合省農擔公司共同打造“糧食規模種植貸”“魯擔惠農貸—強村貸”等多款產品,2022年以來,創新推出通用類信貸產品18款,指導開發特色產品222款,有效提升產品覆蓋面。
優機具 確保“顆粒歸倉”
“新設備可以原地360度轉彎,適應復雜地塊,遇到陰雨天氣也能作業。”看著新進的農機設備,濱州市沾化區魯中農機銷售中心負責人侯月國底氣十足。
濱州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六必訪”中了解到,侯月國購買設備時遇到了資金困難,于是及時跟進,為其辦理了100萬元“魯擔惠農貸”,一次性解決了全部設備的更新換代難題。
為進一步掌握轄內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機具升級需求,山東省農信聯社制定《全省農商銀行“大調研、大走訪、大營銷”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推動全系統各級干部員工深入研究市場、研究客戶,全面下沉工作重心,全面掌握市場情況和內部短板弱項,不斷拓寬信貸營銷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服務,將有效增加授信50萬戶,推動授信總數達到550萬戶以上。
保結算 實現“糧出錢到”
“趕上行情好,農民麥子一割立馬就賣,我大多時候都是用‘急’錢,幸虧有農商銀行200萬元的夏糧收購資金,隨時用錢隨時貸,很方便!”東阿縣高集鎮孫安村孫大姐說,自己從事糧食收購已有10余年。東阿農商銀行結合“四張清單”營銷對接,提前摸排轄內種糧大戶、糧食收購商等1505戶農業經營主體,合理匹配貸款品種,授信3.56億元,已發放“糧食收購貸”7084萬元。
菏澤市天倉糧食購銷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大型糧食收儲企業,為應對夏糧收購季,企業需要大量流動周轉資金。菏澤農商銀行第一時間啟動信貸服務綠色通道,實行調查、審查、審批及評估機構等環節無縫銜接,3天時間到位500萬元流動資金。
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的基礎上,山東省農信聯社進一步暢通夏收支付清算渠道,制定2023年手機銀行綜合營銷活動方案,依托手機銀行服務渠道整合能力,充分發揮“一個手機銀行APP就是一個營業網點”的平臺作用,將支付結算、貸款授信等金融服務更加緊密地嵌入線上服務場景,進一步提升客戶金融體驗。截至5月末,全系統開立手機銀行2841.47萬戶,實現賬務交易5890.14萬筆、16631.13億元。
送上門 守護金融安全
“給我們講解金融知識、上門提供金融服務,還幫著收糧食,就像一家人!”家住博興縣鄭官村的鄭大哥激動地說。博興農商銀行組建34支夏收移動金融服務隊,配備34臺移動式智慧柜員機,為農民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目前,已組織專場業務宣講16場。
與此同時,為做好夏收金融服務保障工作,臨沭農商銀行在農村地區布放310臺農金通設備,實現轄內236個行政村全覆蓋,成功為40余萬居民發放小麥補貼等款項8000余萬元。高密農商銀行“黨員志愿服務隊”到田間地頭、糧儲糧倉等地,送水、送扇、送清涼,全力協助收糧、曬糧、運糧、儲糧等工作,做好夏糧清收“后援軍”,打響夏糧收購“保衛戰”。
山東全省農商銀行通過做實基礎服務、提供上門服務等形式,扎牢農村金融“籬笆墻”,全力做好金融基礎服務工作,實現“基礎服務不出村、綜合服務不出鎮”。“紅馬甲”金融服務隊綜合利用移動金融服務車、PAD等設備,先后開展存款保險、防范非法集資、提升金融素養等多項活動,將產品服務、金融知識送上門,全面守護金融安全。夏收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上門服務1.2萬余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