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中的樂器演奏形式屬于哪個國家?( )。
(資料圖)
A.印度尼西亞 B.加納 C.秘魯 D.印度
【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可以得出本題的題眼為圖中的樂器演奏形式。其次,圖為印度的西塔琴,印度代表性的樂器還有薩朗吉、塔布拉鼓、帕克瓦基鼓。A選項印度尼西亞的樂器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有銅鑼、鐵木琴、鼓及其它管弦樂器等;B選項加納的樂器以打擊樂器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種鼓。許多不同尺寸的鼓,既可以用來合奏,也可以用來代替語言傳達信息,還可以用于伴奏舞蹈;C選項秘魯的樂器有排簫,在秘魯稱為“安塔拉簫”,是安第斯高原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形制和演奏技法多樣,代表作品有器樂合奏《告別》,是一首秘魯民間樂器,除排簫外,還使用了蓋那笛、恰朗戈等民間樂器演奏,旋律優美,表現了印第安人在集會之后,臨行前告別時的情景。最后,由此看出此題的正確答案為D。
2.下面旋律的音樂風格是( )。
A.拉丁美洲 B.非洲 C.南亞 D.東歐
【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可以得出本題的題眼為音樂風格。其次,根據視唱之后得出旋律風格為東歐的旋律風格。A選項拉丁美洲音樂的旋律大都以七聲音階為基礎,節奏則有較多非洲音樂的痕跡,如連續的切分音。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音樂的靈魂;B選項非洲音樂的節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度發展的節奏是非洲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復雜多變、強烈奔放的節奏是非洲音樂的靈魂;C選項南亞古老音樂傳統延續至今。印度古典音樂中的旋律、節奏體系得到高度的發展,有著多樣的音階調式和獨特的裝飾音體系,孟加拉國被稱為“音樂之邦”,孟加拉音樂與印度次大陸的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D選項歐洲民間音樂的特征有音階呈多樣化,主要是七聲音階,除東歐的節拍比較復雜外,其他地區大多采用均分節拍;歌曲多采用分節歌結構。最后,由此看出此題的正確答案為D。
3.中國古代音樂教學的主要傳承方式是( )。
A.學校制 B.社團制 C.師徒制 D.官學制
【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可以得出本題的題眼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傳承方式。其次,封建官學制是從秦統一中國后產生的,當時曾有“吏師”制度,即設有專門擔任教師的官吏,這是中國古代音樂教學的主要傳承方式。A選項的學校制,在封建社會后期,隨著官學的衰落,出現了“書院”這一教育組織。書院本是唐代修書、藏書的地方,五代時具有了學校的性質,宋代書院增多,成為有名學者講學的場所。所研習的內容,以儒學典籍為主,間或議論時政,對學術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元代各路、州皆設書院。明清書院仍盛,多數成為準備科舉的場所。清末廢科舉,書院改為學校。最后,由此看出此題的正確答案為D。
4.下面樂譜是哪個音樂教學體系常用的方法之一?( )。
A.柏德曼 B.奧爾夫 C.鈴木鎮一 D.戈登
【答案】B。解析:從題干中可以得出本題的題眼為音樂教學體系常用的方法。其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德國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建,他主要的教學內容有體態律動與節奏練習、聲勢練習,本題中所給的譜例就是“奧爾夫”的聲勢練習,借用捻指、拍手、拍腿和跺腳的方式來指揮音樂節奏。A選項的柏德曼,是美國音樂教育學者,教學的主要行為包括描述、表演和創作;C選項的鈴木鎮一,是日本的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主要強調的是培養人;D選項的戈登,是國際的音樂心理學和音樂教育學專家,畢生從事音樂能力測量評價和音樂學習理論的實驗研究。最后,由此看出此題的正確答案為B。
5.某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著重引導學生逐步了解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并應用已學過的音樂基礎知識來分析樂曲,這樣的教學形式,體現了哪一種音樂美學理論?( )。
A.形式主義 B.所指主義
C.表現主義 D.自然主義
【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可以得出本題的題眼為音樂美學理論。其次,A選項中的“形式主義”是指在藝術、文學、與哲學上,對形式而非內容的著重;C選項中的“表現主義”是指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D選項中的“自然主義”是指一方面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夸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一方面輕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的客觀性,崇尚單純地描摹自然,著重對現實生活的表面現象作記錄式的寫照,并企圖以自然規律特別是生物學規律解釋人和人類社會。最后,由此看出此題的正確答案為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