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為何這么多人想做教師?-環球今頭條

其實 這沒啥好問的,醫師公,就是指醫生、教師、公務員,這仨是最典型的體制內工作。


【資料圖】

其中教師的工作,不但有編制,而且屬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名聲好聽,將來輔導自己的孩子也更有時間和便利性,享有寒暑假,面對家長還能朝南坐,社會地位較高......難怪“做教師還是公務員”的提問比比皆是。

所謂,失去過才會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擁有,最想做教師的,當然是已經畢業了幾年后悔的人。他們當初并不覺得教師工作多么好,此刻則是越想越覺得教師好。

不過,好多干部,確實是從老師崗位升上去的,說明作為事業單位中的教師編制,是進入更高的機關做干部的一個天然通道。教師,是仕途的一個起點工作。

以上等等,正因為教師工作如此之香,所以每年想進教師隊伍的人越來越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為什么那么多人考教師資格證?》,多到每年超過1000萬人來考教師資格證。而每年新出的教師崗位,絕不會超過50萬個,所以這些想做教師的人最終能如愿以償的概率,不足5%,到了這種概率,已經接近公務員筆試的錄取率了,相當低。

再說,隨著新生兒出生數量的銳減,教師崗位勢必會繼續縮編,目前的教師規模嫌大,后面自然會有教師崗位改行、轉崗、責任制、競聘制以及退出機制的產生。再說,教師的工資可不能發家致富。

至今只有 深圳東莞佛山 的教師工資較高,其他即使長三角,也沒聽說教師工資多么好的。靠教師自己的工資買房,這在大城市基本是無望的,也就買家用轎車可以試試。

所以,做教師的人,后半輩子主要是指望找高富帥、白富美的富裕人家,用婚姻來給自己的后半生“扶貧”,這勢必增加了相親的壓力。要是看上了“中山狼”,或者看走了眼,那離婚就箭在弦上。

教師,已經成了相當功利性的代名詞,很多就是為了找個好人家,男教師更多為了安穩,覺得課時少,工作穩定,等等,不是躺平,那也差不多了。

不多說了,我不是反對大家做教師,只是教師并不算什么好崗位。有些明知道講著沒什么用的知識,卻還要一遍一遍反復去講這些知識,枯燥乏味,又不能獲得多么高的工資,各種會議,各類報告,學生難管,還不能發火,要做表率,裝得正能量滿滿。職業病惡劣,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導致教師的子女發神經病和跳樓的概率最大。

總之,畢業后多年,如果你突然想做教師,但終沒能如愿,我覺得你不用過分后悔。你的年齡本身也過了這個機會,甚至本質上,教師并不是個多么好的工作,你不要太一廂情愿。

馬總當初做了教師,為何辭職呢?二十多年后,他退休了,說準備回歸老本行去做教師,事實上他真的做教師去了嗎?顯然沒有,雖有人說他去日本教書去了,但不知真假,也不會長久。

我們來看案例。

“看了幽哥有兩三百文章了,學到很多也實操出效果了,目前畢業3年,站在人生岔路口,先在星球問問,您幫忙看看:”

看了我的文章不少,學了還實操并出效果了,說明大致會跳槽了。

畢業3年,說明處于絕望之谷,此刻人生迷茫是正常的。

“我的情況:十八線普通家庭,sh普本小語種專業畢業剛好3年,家里選專業的時候我就拒絕沒人聽,沒法出國還非要選這種專業,基本沒好路可以走。畢業一直在sh做文職策劃工作,打算后面發展也在sh。”

本科的小語種專業,是父母決定的。沒法出國,說明在校期間沒能做交換生,也沒爭取出國留學、游學的機會,原因是父母省錢,貧窮。

小語種并不是畢業后“基本沒好路可以走”,這主要是求職方法不對。你要在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崗位上,去發揮你的語言專業優勢,而不是憑著你所學的那點一知半解的西班牙語、德語、法語、阿拉伯語、希伯拉語之一,去找到好工作。

本科學歷是你求職的主要工具,何況你應該知道,本科不夠,還得繼續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可以適當修改下,終于自己可以做主一次,省得繼續埋怨父母。

今年的高考剛出成績,城市>學歷>是否211/985>專業。父母當初是很明智的,所以你才能從十八線來到上海的大學讀本科,原理見《到底如何填志愿,選專業?》。

學得小語種專業,你現在也能從事文職策劃工作,說明你已經大致掌握了專業不對口也能找工作的能力,會跨行業跨崗位求職了。值得鼓勵!

“問題:想問下考好大學文學碩士(目前想華東師范),自己也喜歡這個專業,全日制3年畢業出來也30歲了,進中學當老師,想求穩求有時間發展其他。到那時候還有5年,不知道這么久以后還能不能占到坑,目前了解松江是月薪6k不管住。我是女生,目前不婚不育保平安。”

松江房價算便宜的,5-6萬/平,不知道你將來的月薪6千不管住,如何讓你實現首付款。

從十八線趕到大上海,學業加在一起7年,直到30歲,經過多年奮斗,結果是在松江做中學教師,月薪6千,好像這也是個虧本生意。

我覺得你先不要擔心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的文學碩士,在畢業后能否去松江做個教師,你實際上應該算下月薪6千這么低的收入即使不婚不育是否能保住你的平安。

你應該是學歪了,更是想歪了,不能看到我幽哥說體制內好,你就一味往里面鉆,過分看重了它的美好。其實即使是公務員崗位,也只是相對旱澇保收,穩定,后期收入增加,沒有中年危機,但也不是剛入職就能發財。這是個綜合評估的過程,不是一勞永逸。

上海松江的中學教師崗位,絕對不適合大多數老家十八線的女孩,無論家里是否有弟弟。

“另外一個選項就是換崗位做采購,一是有朋友的朋友在做這個,另外就是您文章影響的(主要是這個),”

這個可以理解。不過轉崗做采購,這個比較容易,體制外一次跳槽,3-6個月必定可以達成。我沒有推薦你做采購,只是我文章中時常用采購職位作為例子來講解知識點。

跟剛剛第一個選項(考上華東師范大學的文學碩士畢業后去松江做中學教師月薪6K不包住)相比,在體制外繼續做采購,大致可以保證5年后在你30歲時有個月薪2萬朝上,大致是你碩士畢業后教師工資的3倍以上了。

如果你父母無法給你提供200萬的首付款,我建議你不要選擇方案一,而是選擇方案二,繼續維持本科學歷在上海邊工作邊跳槽到采購、人事、市場、數據分析等等體制外崗位上去。

“還是想穩定也能延長職業壽命,不過漂泊這么久,像生病自己去手術還各種算計假期,讓我對于師醫公真的天然好感。 謝謝幽哥回答~”

體制外待了3年后,被打臉了,這才來了對“師醫公”突然的好感,而不是你所謂的“天然”的好感。你是在迷茫期屈服于壓力,不得不向世俗低頭,而不是你從小就有做醫生或者公務員或者教師的志向。

在外工作,無論北漂、滬漂、深漂還是什么漂,自然都會感到孤單,不會因為你去做了醫師公你的家鄉就變成了當地。至于算計假期,確實體制內對假期相對寬容與寬裕,這個不可否認。

因此,是否要選擇華東師范大學讀碩士,主要看父母的資金余額,是否超過200萬,至于此后碩士畢業后是否要通過去松江做中學教師來進入體制內,這有待商榷。

低于200萬甚至父母一分錢不支持你,那別多想,好好打工去,跳槽技巧繼續嫻熟,走職業經理人道路。你害怕體制外的失業、裁員和不穩定,別人也害怕,憑什么你想不失業、不裁員且穩定,就能實現呢?想得美,自己不努力,就沒人替你負重前行。

抱怨父母是沒用的,最終以上倆選項究竟選哪一個更好,其實還是看父母。

以上這個案例,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個畢業3年后通過考研再進學校并在畢業時校招進入學校做教師的路徑,稍微有些曲徑幽深,假設基礎上的假設,我覺得不是太靠譜。本科畢業3年的人,三天一個小主意、五天一個大主意,此時的想法也不靠譜。

選項一考上研并通過校招去松江做教師月薪6千,這是一廂情愿,工資太低,不務實;選項二改行做采購,將人生未來完全寄托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叫幽哥還是沫姐的博主身上,這也有些玄乎。總之,畢業3年,還是繼續穩扎穩打為好,心思有待成熟,體制內教師和體制外采購,都不是你此刻迷茫的答案,建議再琢磨琢磨下選項三,還得從長計議。

再看案例二,換個性別。

“幽哥好,先說說本人情況,男,本科畢業快3年了,”

這位男孩本科畢業3年,處于迷茫期,今年底將是他整個職業人生最難過的時候。其實屬于心情的絕望之谷,他現在必然是心猿意馬,對未來毫無準數,實在是白茫茫一片。

“學的勸退專業,在上海工作,工科的話不讀研不做研發,找不到好工作,也進不了大企業。”

這點不正確。

我也不認同,我幽哥自己也學的勸退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這都難看又冗長的勸退專業,我不認為這是個差專業。

再說,大學生有幾個喜歡自己的專業的,十有八九都說自己的專業不好,正如上文案例中你的女性同齡人一樣,她也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在她看來那也是勸退專業。

人,大多有“別人都運氣好就我運氣差”的受虐心理,其實這是錯的,只要是個人,十有八九都會有這個感覺,就覺得自己倒霉,別人都是幸運的。其實這明明是扯淡的。

人類要進步,在進取過程中,勢必要損耗成本,所以人類包括個人,只要活著,都是要偏向于“運氣不好”這個方向,不可能一直運氣好下去。你不孤單,因為你有80億個地球同胞,都體味著這個壞運氣多于好運氣的人生。

所以,你的專業絕不是勸退,是因為你本人消極,想找一個逃避某些嘗試的借口,為了避開某些你明知的成本。說白了,“勸退”專業,是懶人給自己找的理由,這樣就可以少付出努力的代價。

“由于本人對本專業沒興趣,學歷本科太低,做不了研發,找不到好工作。”

對自己所學專業有興趣的人,本就不多,所以你如此說,這才是正常的。

但本科學歷并不低,國內絕大多數人的學歷是不足本科的。即使在上海當下的年輕人中,中考時分流,就已經讓一半人沒機會讀高中。高考本科達成率在上海也不過70%上下,所以在上海2027年畢業生的同齡人中,也不過才35%約1/3的人達到了本科學歷,不算太低的學歷,你是夸張。

這點剛剛已經闡述,勢必為了你接下來的懶惰出路找借口。

“現在想考一個學科教學的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回老家地級市做一個高中學科老師,”

先要考上這個學科教學的研究生,其實就是師范類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前后得考取教師資格證,然后參加各地的教師招考,筆試、面試,還得體檢和普通話測試等。

認真準備,多投遞一些招聘啟事,碩士畢業時還是相對容易達成的。

“但是家里沒社會關系,到時候不知道能不能進去,還有就是畢業后去上海高中做老師,不需要關系吧,憑自己能力。”

有關系當然更好,比如關系占比30%,你還是有70%入職概率的,好歹堂堂學科教育的全日制碩士高材生。

“這2條路請幽哥幫分析下。”

沒看到2條路,只看到你提出考師范類碩士生,畢業后進老家或者上海的高中做教師,這兩個城市當然可以同時嘗試,我覺得你老家省會、學校所在城市也得加上,四個城市的高中教師招考,你要同時進行,都要參加,這樣才能提高命中率,而不是靠著想象。

其實你考這個脫產的碩士,能否考上,都是未知數,就看你對自己本科專業所謂“勸退”的鄙夷,你遲早會覺得碩士專業以及現在決定做高中教師的規劃,也會變成“勸退”。你也是個抱怨論者,容易抱怨過去,來作為當下迷茫或者無解的理由。

“還有就是家庭條件不好的話優先進一線城市體制內做老師還是在一線城市體制外打工跳槽賺高工資好啊?”

很顯然,肯定是后者,在一線城市體制外賺高工資,對于家庭條件不好的人更是優先選擇。

“目前上海有個50人以內的創業型公司要我去面試,研發生產都有的成立5年了,工資談成的話1萬到1.5萬之間吧,能不能去啊?請幽哥幫我分析一下,萬分感謝!”

如果現在你失業了,則這個月薪10-15K的崗位,自然可以去。

如果未失業,你還在職,則盡量別去創業小公司,并且你要找到比現在總分高出10分以上的好工作,才值得跳槽。

不過你都準備將來做教師了,現在也可以不去上班,先找個成本低的地方比如老家,復習起來。當然,看下師范類哪個大學、學科可以作為你考研的目標,這才是正事。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糾結一個才50人的創業小公司的面試,實在跟你的宏大目標不相稱。你盡量務實一點。

不再舉例了,以上大家也能看到,為何這么多人想做教師呢?

回答:因為在體制外被欺負了的人,尤其深處畢業3年迷茫期的往屆生,因為職業方向無解,所以容易一廂情愿想起來去做高中、初中甚至小學老師。

某天突然覺得“做老師也不錯”,這可以說是大多數女生以及一部分男生遲早會經歷的想法,要不然也不會每年1000萬人考教師資格證了。這就是個當下的社會現象,缺什么,想什么。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共性而已。“體制內”“旱澇保收”“穩定”“有寒暑假”“不裁員”“有編制”......多重好處集于一身的職業,都會被人趨之若鶩,并不僅僅是一個教師工作。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