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共同愿景下的低碳實踐:能源轉型引領可持續高質量之路

各行各業的低碳轉型都需要走高質量發展的正軌,才能使可持續的愿景行穩致遠。

9月7日,全球環境科學家大會暨第七次全球環境展望第二次作者研討會主論壇在上海召開,2023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能源可持續發展平行分論壇同步召開。

新能源生產制造全流程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的方向改造升級,既為產業鏈上下游升級賦能,更為國內國外大市場雙循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事實上,新能源的發展不僅加速能源結構的優化,也為其他行業帶來了肉眼可見的變革。


(資料圖片)

創新方案助力高質量轉型

在“擁抱綠色低碳,探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成為對話嘉賓們提及的高頻詞匯。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亞太區創新業務總經理兼低碳中心主任羅超分享了霍尼韋爾在ESG方面的投入和舉措。

羅超介紹,霍尼韋爾在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方面擁有100多年的豐富經驗,約60%的產品和技術都與環保和提升能效相關。

“從2004年開始,我們針對減碳做了很多工作,到現在20年不到的時間里,已經把公司業務運營和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強度減少了90%以上,能源效率提升了70%以上。”羅超指出,“自2010年以來,霍尼韋爾先后落實了6100多個可持續發展項目,包括樓宇自動化和控制、照明和硬件升級等,平均每年節省超過1億美元的成本。”

以可持續航空燃料為例,羅超表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空市場之一,航空業務整體處于持續增長階段,其產生的碳排放也不斷上升,因此航空業在碳減排領域的努力是實現中國“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

就此,霍尼韋爾推出Ecofining?技術,可以將非食用天然油和動物脂肪等通過創新工藝,變成同樣適用于航空的綠色柴油。在中國,霍尼韋爾已逐步跟多家餐廚廢油產業鏈企業合作,幫助滿足航空業日益增長的綠色燃料需求。

據悉,霍尼韋爾于2021年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低碳中心,“這幾年我們不斷推動在碳捕集、塑料化學回收、綠氫等領域的創新技術研發,同時把低碳中心打造成與行業交流的窗口,希望以此為引擎,推動低碳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和實施。”羅超表示。

“在ESG的道路上,很多事情不能由一個人來做,需要擴大朋友圈,在探索新領域的過程中交朋友。”羅超強調。

協鑫集成副總裁、董秘馬君健則認為,“企業能源轉型的基本底色是綠色化,關鍵抓手是數字化,根本動力是技術創新。”

協鑫集團是國內光伏行業龍頭企業之一。馬君健表示,在綠色化方面,當前,整個協鑫集團除了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光伏產品外,在綠色交通、綠色制造、綠色氫能等領域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全面擁抱綠色浪潮以推動全球能源結構更好轉型。

在數字化方面,協鑫集成的數字化碳捕集、計量、交易發揮基礎設施作用,企業的全面數字化轉型能顯著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效能,是綠色轉型的關鍵性抓手。與此同時,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碳中和的未來,通過產品技術創新、風光儲氫融合、云邊端網貫通、應用場景和模式創新,真正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碳中和邊際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作為中國在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已占據全球市場80%的市場份額。基于此,馬君健認為,中國企業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爭取ESG的全球話語權,通過參與ESG相關國際組織、標準制定,評價體系中去,推動綠色轉型的國際影響力。

“在ESG方面,現在中國光伏行業是全球光伏產業的領頭雁,我們要承擔更大全球綠色能源轉型責任,積極參與全球ESG治理體系,使之與我們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相適應。”馬君健表示。

“ESG肯定是實打實干出來的,不能戴高帽,需要有扎實可驗證的數據作為支撐。”晶科能源ESG負責人姚臣諶介紹道,去年晶科能源已經達到了50%的綠電覆蓋率,其中四川、云南和馬來西亞的三個基地更是實現了100%。“這些數據看似簡單,但背后代表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ESG的背后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治理架構、企業戰略等作為支撐。”姚臣諶說道。

阿特斯戰略和投資分析高級總監、可持續發展官萬少挺分享了阿特斯在低碳方面的實踐。作為老牌光伏企業,阿特斯在ESG方面的布局起步較早,在2020年的ISS ESG企業評級中得分64,收獲“最佳”,位居同行業全球第二。“做ESG的時候,我們除了大的方面盡力做好以外,小事也要從小處著手。”萬少挺表示。

在光伏項目投資上,萬少挺發現,業主更希望與可持續能力很好的企業合作,很多項目的業主對組件、項目用的材料成分有可持續的要求。在融資方面,阿特斯也嘗試過一些跟可持續相關的綠色融資,均獲得不錯效果。萬少挺表示,低碳綠色發展需要大量投資。基于ESG表現的綠色融資,能降低融資成本,助力綠色發展。

在全球化的視角下,作為行業協會代表,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標委會聯合秘書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咨詢專家呂錦標談道,行業協會要規范行業發展,我們不僅在技術上要引領,也要在標準制定上走在全球前列。

光儲技術升級迭代促進減碳降本

在以“光儲新技術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光伏、儲能領域的減碳降本與技術迭代升級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

事實上,光伏產業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更應當承擔起產業鏈降碳、減碳的綠色發展責任。近些年來,在硅料端,顆粒硅技術的興起讓硅料環節的低碳化發展出現了新力量。

協鑫科技硅料事業部副總裁徐振宇介紹,相較于傳統的西門子技術,顆粒硅技術在投資、電耗、人力等成本體現出絕對優勢。“協鑫顆粒硅整體的電耗水平是傳統西門子法的四分之一,并且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

顆粒硅技術所展現出來的低碳屬性,也為業內所津津樂道。徐振宇表示,“隨著顆粒硅產能不能釋放,市占率會在現有15%的基礎上向前躍升,屆時我們將可幫助客戶在終端實現20%至40%碳足跡排放下降,這是我們技術的一個硬核。”

在光伏領域,新的技術路線加速創新、迭代升級能夠為市場提供更優的光伏解決方案,同時也在與降碳同行。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談道,“東方日升作為行業內異質結技術的先鋒企業,將會繼續堅定地走好異質結技術路線。”

他指出,一方面是由于異質結具有良好的轉換效率,平均轉換效率能夠達到25.6%,良率達到99.2%。但更值得一提的是,異質結技術具有較低的碳排放值,對于當前能源綠色轉型意義頗深。

事實上,這一技術路線的碳排放值仍有下探空間。東方日升未來將繼續通過推動上下游協同的全鏈條綠色轉型在減碳上繼續前行。

不過,現階段,隨著越來越多優秀的企業加入到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當中,以及在推動光伏能源全球化的過程中,質疑聲音仍存,比如在全球范圍內仍有不少人對組件生產環節的綠電使用表示懷疑。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莊英宏認為應對這些質疑光伏企業應有的態度和行動。“面對一些惡意的揣測,我們將在當前的基礎上更大程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讓能源更加綠色化。”莊英宏強調。

另一邊,儲能承擔了新舊能源轉型期“橋梁”重要作用。天合儲能產品研究院院長楊凱談道,目前儲能最主要的問題是經濟性沒有實現像光伏一樣平價上網。楊凱強調,天合儲能今后五年會有一個目標:光伏+儲能,最終實現平價上網。

天合儲能自提出了自有電芯的“天合芯”以來,已經實現電芯長壽命達12000次循環,未來目標是達到18000次,助力儲能全生命周期的降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SNEC期間,天合儲能還向外界提出了以“無空調、無pack”為核心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技術,這一集成技術將搭載高溫鋰電,圍繞高溫鋰電、系統結構、均溫控制等對系統進行重新設計。

將輔助零部件取消的目的是為降低儲能系統的總成本。“儲能安全有底線但無上限,在經濟性與安全性的杠桿上,一定要尋找一個最優的平衡點,這是天合的未來目標。”楊凱強調。

緯景儲能產學研高級專家謝濱歡談道,“突破能源‘不可能三角’代表了一種我們對于能源的理想。”

她介紹,緯景儲能采用的鋅鐵液流電池技術路線的優勢,在于其極為安全,不燃不爆,還可以做到8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選用的原料是非高價金屬、資源獲取容易,“使得鋅鐵液流電池系統中,電解液成本相較于其他液流電池更低,更合理。”

另外,謝濱歡也談到了新的技術路線在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過程中的愿景,“在技術層面,科研機構的優勢在從0到1,企業的優勢在從10到100,而1到10的過程往往是科研機構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