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風吹麥浪穗飄香,小麥開鐮收割忙。這兩天,一師阿拉爾市14萬畝冬小麥陸續成熟,當地搶抓晴好天氣忙收割。田野里,麥浪泛金、機聲隆隆,各團場科學協調機械,開足馬力收割。據當地農業部門測算,今年小麥整體長勢良好,預計每畝小麥比去年增產85公斤以上,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在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七連連片種植的小麥地,400多畝小麥麥穗滿目金黃,這里麥浪滾滾機聲隆隆,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一臺臺收割機正穿梭在金色的麥田了,仿佛展開了一副富有詩情畫意的豐收換畫卷。職工賽建國今年種植了40畝,看著滿眼麥穗他喜不勝收,三臺收割機穿梭麥田,收割、脫粒一氣呵成。他說現在不僅種糧政策好,且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服務,今年每畝產量達到700公斤,比去年高出了近百公斤。
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七連職工賽建國說:“我們現在種糧政策非常好,可以享受國家的種糧補貼,一畝地230塊錢, 今年的產量也比較好,平均一畝地達到了700公斤,這樣算下來我們一畝地的純利潤就在1000塊錢左右。”
不僅產量高,糧食質量也很好。剛一開鐮就吸引了七家夠糧企業入駐十六團,地頭談價、地頭收購,讓種糧戶們既省心又放心。
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五連職工熊小平說:“專門派專人到地里面來,全程跟蹤看糧食的質量,直接在地頭報單價,直接就簽訂單合同,簽完之后過完磅,直接就付錢,特別方便。”
為保證搶收速度,十六團科學調配機械,還派出三夏服務隊,確保豐收的糧食顆粒歸倉。
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張健說:“為搶抓農時我們團里積極協調機械,目前已到位機械37臺 ,每日可收割7000畝地左右,這樣算下來,我們兩萬多畝小麥可在三日內完成收割。”
豐產的糧食,品種選擇是關鍵。今年師市14萬畝冬小麥,其中13萬畝種植的是新東55號,這也是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自己培育的品種,楊志剛就是該品種的培育人。自2016年該品種被自治區納入塔里木盆地麥區一主一輔參考目錄后,一師阿拉爾市就陸續推廣種植,它以抗倒伏、耐鹽堿、產量高的優勢深得種植戶青睞,目前該品種已累計在南疆推廣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
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糧食研究室主任楊志剛:“新冬55號是我們南疆推廣速度最快的一個品種,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遞增,現在也給我們地方,特別是給我們阿克蘇地區的農民帶來一個很好的收益。”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小麥收割工作達到高峰期,每天有上陣機械達到153臺,當地科學配備農機手,組織農機手輪班作業,成熟一畝搶收一畝,加快夏收進度,預計7月3號可全面完成收割,預計總產8.78萬噸,較去年增加5.68萬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