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ESG行業迎來2.0時代


【資料圖】

01 逐漸演變的ESG行業

最近對ESG的不斷抵制似乎證明著當下金融體系的運營模式并不能造福社會,要求國外金融行業反思的聲音愈加強烈。
ESG投資的快速膨脹已經脫離了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形成了暫時性的泡沫。
然而外界卻忽略了ESG行業內部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企業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金融模式的第二階段現已到來,ESG 2.0正在興起。
ESG投資產品問題顯而易見,但ESG基金是什么卻少有人能回答,這導致行業內“漂綠”(greenwashing,即用綠色環保項目宣傳造勢以標榜其綠色行為,以此掩蓋對社會和環境的破壞等不綠色行為)和逃脫法律責任的現象頻繁發生。
但ESG批評者沒有提及,監管層正研究行業內優質實踐案例的指導方針以及相關機構內部制定的信披規則,并貼合實際情況去制定整個行業的服務標準,以此來重新定義ESG基金。
2021年12月,巴西自律組織ANBIMA成為全球首個將“可持續”和“ESG綜合因素”設置為自身基金產品前提條件的組織。在英國和阿聯酋,類似的舉措正在醞釀之中。
在歐洲,《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也正通過法律設定條例和統一標準化在正確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當ESG基金的標準逐步落地,并且ESG行業內專業知識水平有所提升,監管機構便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消除“漂綠”這一亂象。
隨著整個行業的前進,ESG將逐漸一分為二:內部架構上,整合ESG政策、數據以及實踐而產生的金融產品,將具有識別新的金融風險以及創造價值的潛力。
外部影響上,ESG將主動產生積極的社會及環境影響,以及更為符合道德觀與價值觀的資金。
如果ESG準則將初步成型,那么注重內部架構上的金融產品很可能更適合投資石油與天然氣,而注重外部影響上的ESG投資仍將以推動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與當下相差無異。
資產或投資組合與ESG外現性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會是未來ESG行業發展的重心。
02 行業數據的可控性
我們在ESG數據端也面臨著一個問題。
目前,ESG市場主要基于基金經理以及銀行的數據整合能力而運轉,當下更多用于測算投資組合或者貸款所帶來的可以是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以及所面對的風險。
對此,所運用數據的定性以及定量將是行業持續發展的波動性因素。
但是由誰來提供這些數據呢?目前有超100家評級機構在不受監管以及不透明的制度下運作。
部分在客戶沒有法律保護的前提下提供配套的咨詢和數據服務,這種做法在機制健全的審計體系中很早就被明令禁止。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以及歐洲的監管層嚴厲批評了這些機構的做法以及關鍵應披露信息的隱瞞,這也導致上述機構與監管層相互不認可對方的行為,兩者之間的紐帶關聯較弱。
但ESG市場正逐步整合,大公司開始對小型公司進行收購。未來不久,大型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可能會主導市場,并將小型評級機構的數據,繼而應用到自身的信用評級中。
但仍將有少量的小型評級機構存留在市場中。對于大小型評級機構,將會在評級對象公司規模、所處行業以及地理位置上出現明顯差異化。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將滲透ESG行業,從而完善現有的框架。
最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必須被規范。目前有1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公司使用較為普遍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制作財務報表。
但對于任意一家公司的ESG報告而言,可以基于超過30種不同標準進行制作。
標準的多樣性影響了數據質量,并阻礙了公司之間的相互對比。而且并非所有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都有經過適當的審計,這也為“漂綠”亂象滋生提供肥沃的土壤。
03 自上而下治理,ESG?2.0時代到來
不過這一現象正在得到改善,30多種ESG報告標準正在加速并合。未來幾年,大部分公司將使用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理事會(ISSB)在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宣布的全球范圍披露標準。
2022年12月29日,ISSB宣布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北京辦公室的官宣,象征ISSB亞洲總部之爭塵埃落定,也透露出,中國監管部門對建立全球化ESG標準的認可和重視。
對ESG內部架構和外部影響雙重性質的認知缺失,將導致無法形成對ESG行業的深刻理解。
在這一點,無論是反對ESG法案有其他意圖的美國政客,聲稱ESG淪為用于欺騙社會的道德武器的埃隆·馬斯克,以及近期發布報告的《經濟學人(Economist)》雜志,都揭示了對ESG概念和實踐缺乏認知的特點。他們通過沒有道德約束的方式去批判ESG背后的道德。
2004年,在聯合國報告中首次出現的ESG,是為了防止部分生產活動對社會負面影響的放大,以及減少進而產生的道德冗余,西方世界自19世紀以來便開始注重這一問題。
ESG考量了利潤回報所帶來的正面外部影響,并且能覆蓋所有行業。
ESG夸大影響力的措辭問題急需解決,但行業正朝向結論難以曲解、措辭易于理解的方向去發展。
理想中的ESG應是基于數理和法律,并由數據主導而形成,不應是個體主觀從道德考量并由議題的形式去推進。相比于做善事,更應是正確地做事。
對ESG的懷疑將提升ESG的標準化、監管有效性以及相關學術水平,進而推動一個認知更為清晰明朗的ESG 2.0時代出現。

04 ESG價值應被認可

最近批評ESG的人多為政客、監管機構以及資本市場上的機構,他們更應該批評的,是他們為一個全新領域所做的貢獻寥寥無幾,從而導致新領域的主要框架遲遲無法完成搭建。
當ESG行業尚未成型,而市場卻急于應用,將促使人們無法認識到ESG通過對金融、社會以及環境融會貫通所帶來的潛在價值。

關鍵詞: ESG行業迎來2.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