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全球熱點!卓海科技:科技含金量存疑,47.5%的募集資金用于補流|IPO觀察

1月20日,無錫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卓海科技”)將創業板IPO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2389.5575萬股。公司此次欲募集54734萬元分別用于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鈦媒體APP注意到,卓海科技主打百萬級產品,雖然業績在持續增長,但經營現金卻累虧了近9500萬元,且現欲用47.5%的募資資金去補流。另外,卓海科技在前11年的發展中不存在任何的發明專利,同時,研發費用率也始終低于同行均值,可見科技含金量或許“偏低”。


(相關資料圖)

經營現金累虧9500萬元,47.5%的募集資金用于補流

卓海科技是一家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供應商,主要通過對退役設備的精準修復和產線適配來實現其再利用價值,為客戶提供高穩定性、品類豐富的 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并通過配件供應及技術服務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卓海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93.36萬元、7455.69萬元、19508.27萬元、9153.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332.05萬元、2808.58萬元、7611.62萬元、3511.11萬元,業績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業績背景之下,卓海科技的盈利質量卻堪憂。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16.11萬元、-3533.05萬元、-5370.37萬元、-954.34萬元,合計約為-9541.65萬元,換言之,自2020年起,卓海科技就未在經營上賺到過現金。與此同時,結合卓海科技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可以計算出兩者的比值分別為0.24、-1.26、-0.71、-0.27,利潤含金量不高。

需要指出的是,或許是在經營上很難賺到現金,卓海科技開始“另辟蹊徑”,其此次欲IPO募集2.6億元,占募集資金總額的47.5%,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主打百萬級產品,客戶疑云

從業務上看,卓海科技主要擁有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配件和技術服務等三大業務,其中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746.08萬元、7038.83萬元、18600.6萬元、8497.32萬元,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91.69%、94.41%、95.35%、92.84%,為卓海科技的第一大業務。

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又由測量修復設備和檢測修復設備構成,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其中測量修復設備的銷售情況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檢測修復設備的銷售情況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這也意味著,卓海科技主打百萬級產品,且每年只銷售幾十臺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而這百萬級的產品主要是銷售至卓海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報告期內,卓海科技向前五大客戶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455.06萬元、6401.11萬元、13027.52萬元、7869.1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4.41%、85.86%、66.78%、85.97%。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2022年上半年,卓海科技的前五大客戶,有一家客戶的銷售數據令人不解。據悉,2022年1-6月,卓海科技向蘇州星中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為570.53萬元,銷售的內容為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然而,2022年上半年,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中的測量修復設備的銷售平均單價為425.88萬元/臺,檢測修復設備的銷售平均單價為253.51萬元/臺。也就是說,蘇州星中達進出口有限公司向卓海科技采購的金額不夠支付完整臺數的測量修復設備或檢測修復設備。這就不禁令人感到疑惑,難道百萬級的測量修復設備或檢測修復設備可以“拆臺”賣?

“科技”屬性存疑

鈦媒體APP注意到,卓海科技的毛利率還存在暴跌的現象。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72.02%、63.33%、63.07%、68.25%,其中2020年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近9個百分點。由于毛利率的暴跌,卓海科技的毛利率逐漸開始低于同行均值。報告期內,卓海科技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別為62.33%、63.59%、65.62%、73.24%,自2020年起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就已經開始低于同行均值。

有意思的是,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38%、6.24%、5.36%、7.2%,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46.55%、19.2%、19.64%、16.75%。卓海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始終低于同行均值,但是在兩者差距最大的2019年,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卻能反超行業均值近10個百分點。

更為有意思的是,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 卓海科技及子公司共計擁有25項專利權,其中8項發明專利,而最早發明專利的申請日為2020年9月。這也意味著,卓海科技自2009年成立以來,在前11年的發展中都沒有依靠發明專利發展,卻能“創造”毛利率高達72.02%的產品(特別是2019年)。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卓海科技隸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下的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并深耕前道量監測設備領域十余年。為何卓海科技于2020年9月才獲得了發明專利?為何成立的前11年里沒有獲得任何發明專利?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雖然卓海科技的全稱被冠以科技兩字,但是除了上述研發費用率低以及發明專利疑惑之外,或許這一點也可以間接的證明卓海科技的科技含金量不高。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卓海科技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0.26萬元、104.57萬元、302.87萬元、6.8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實現的政府補助金額均來自穩崗補貼。

與此同時,雖然卓海科技2022年獲得300多萬元的政府補助金額,但是通過明細可見該政府補助金額均是來自上市金融專項資金、以工代訓補貼、穩崗補貼、培訓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而關系科技方面的政府補助凈額均不存在。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這就不禁令人疑惑,在半導體如此科技量較高的賽道,為何卓海科技的政府補助金額中都不存在與科技相關的政府補助金額?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 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關鍵詞: 卓海科技科技含金量存疑 47.5%的募集資金用于補流|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