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31日報道,世界對日本銀行(央行)調整政策加強警惕。因為這可能成為低利率環境下流向海外的500萬億日元(約合3.5萬億美元)寬松資金重新回流至日本的契機。日本央行持續實施貨幣寬松政策,長期以來發揮了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如今其動向或將成為動搖世界市場的主要因素。
(資料圖片)
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尼克·蒂米勞斯在推特上援引美聯儲前官員的發言,指出日本央行調整政策“是影響世界的重大變化”。
實際上,28日的世界債券市場出現很大波動。澳大利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升0.55個百分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升0.1和0.035個百分點。
日本調整政策為何會波及與之隔著海洋的國家呢?財務省統計的日本對外資產負債余額數據顯示,國內投資者海外證券投資額2022年底達531萬億日元。日本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低利率環境常態化,其結果是資金加快外流,海外投資額10年來增長約七成。
日本銀行將靈活進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長期收益率可能突破1%大關,這是自2013年以來未曾達到的高位。
對于日本投資者而言,若沒有匯率變動風險的日本國債收益率上升,則海外資產魅力相對下降。YCC的靈活運作可能導致資金回流至日本國內,出于這一預測,世界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世界金融當局已提示這一風險。歐洲央行5月發布的關于金融系統穩定的報告指出,若日本采取措施推動金融正常化,則可能吸引投資資金回流。
具體而言,瞄準利率差收益的“套利交易”減少,國內債券收益率上漲,歐美債券魅力相對下降,日本國內債券價格下降,投資者風險情緒惡化。日本投資者原來投資于海外債券的資金可能回歸國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匯總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分析稱,日本央行10年來的貨幣寬松促使日本投資者在海外投資。報告指出,若日本銀行調整貨幣寬松政策,則許多國家和地區可能面臨資金外流問題,例如澳大利亞、歐元區、美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
SMBC日興證券公司市場經濟學家丸山義正指出,在全球84家主要央行中,2022年上調利率的占87%。而日本央行認為尚未持續穩定達到2%的物價上漲目標,是唯一繼續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的主要國家央行。
日本央行的決策會對金融系統產生重大影響,也是因為其已成為風險資金的最后供應源。
日本銀行有關人士強調“在調整政策之際,會關注或對海外造成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表示“根據本國物價動向調整金融政策是基本原則”。日本銀行的政策調整或將成為金融體系的新火種,這一風險仍然存在。
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在28日金融決策會議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并不是邁向政策正常化。”他否定了YCC靈活化將成為走出貨幣寬松政策契機的觀點。不過,如果國內長期利率上升至10年來的最高水平,則世界金融當局設想的情形將具有現實意味。
責編:海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