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專稿:近年來,鳳陽縣積極探索城市治理提質升級新舉措,聚焦治理體系更優化、治理主體更多元、治理機制更暢通,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聚焦治理體系更優化,建強堡壘葆“本色”。按照“全覆蓋、實體化,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原則,根據人口分布、小區規模等情況,建成113個小區黨支部,11個網格黨支部,配套健全完善“社區黨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分類建立職責清單,推動黨組織聯系小區、樓棟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聯系群眾“兩個全覆蓋”,使黨建工作從社區的“面”延伸到基層黨組織和居民群眾的“點”,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體系。積極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吸納社區“兩委”兼任小區(網格)支部書記71人,優選19名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業主委員會成員擔任社區“兩委”兼職委員,實現基層黨建全過程全方位引領。
聚焦治理平臺更暢通,夯基賦能強“底色”。堅持統一標準和因地制宜相結合,按照“八有八建”工作要求,依托社區配套用房、小區物業服務中心、公共用房等,建立小區黨群服務站27個,打造臨淮關鎮香悅淮畔、中都街道鳳凰熙岸2個小區黨群服務站示范點,劃分黨群議事廳、紅色書吧、居民說事點、黨員活動室等活動陣地,整合黨群民主議事、協調鄰里糾紛、幫辦群眾“微心愿”等功能,提供20余項便民利民服務,讓群眾“話有地說、事有處辦、難有人管”。繪制“小區黨群服務站分布圖”,標明地理位置及基本設施,實現群眾服務零距離。
聚焦治理主體更多元,創優服務增“亮色”。搭建“黨組織+物業+網格長”于一體的紅色平臺,推行“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模式,將52名物業企業管理人員納進27個城市社區劃分的161個網格擔任網格員,與200余名黨員志愿者組建15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健康知識、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等活動50余場次,收集意見建議180余條,解決鄰里糾紛70余件,實現“單一化管理”到“暖心式服務”的轉變。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設置堡壘指數、公益指數、向心指數、和諧指數,實施動態考核,形成當月小區“溫度”,加大物業投訴率等指標權重,推動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張盛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