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王培安:想方設法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走出“數字困境”


(資料圖片)

“當前,我國正經歷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的雙重變遷,人口老齡化和社會數字化相互交織,有利有弊。”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健委健康和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培安告訴記者。據阿里研究院于2020年發布的《老年人數字生活報告》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消費金額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9%,疫情期間消費增速位列第二,僅次于“00后”,消費潛力不容小覷。研究表明,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有利于扭轉老年群體“重儲蓄、輕消費”理念,增加消費規模而減少儲蓄,拉動整體市場經濟增長。△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健委健康和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培安。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人類的數字化進程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不僅有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問題,也有助于老年人群通過互聯網快速融入社會,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緩解心理焦慮等。”在王培安看來,消除老年數字鴻溝不僅有助于營造老年友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能給我國的人力資本、數字素養、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等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但另一方面,快速的數字化進程也給很多老年人群帶來了巨大的數字鴻溝,對老年人群的出行、消費、就醫等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規模達到1.28億,占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的45.9%。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設備不足和年齡因素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幫助老年群體走出‘數字困境’需要‘適老化’改造。”王培安認為,數字化時代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供多元化數字產品和服務,持續推進適合老年群體的數字化產品研發,同時智能手機APP要推出適老化版本,如簡化版的手機銀行、聊天軟件、視頻軟件、音頻軟件、出行軟件、支付軟件等。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3099萬人沒有上過學,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7%,小學文化的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46.5%,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不到4%。針對我國老年人口的整體受教育水平,王培安建議,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鼓勵各類老年大學、社區學校及志愿活動組織開設老年數字素養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對老年人的培訓和幫扶,以減少教育水平對老年人口數字化進程的制約。“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記憶力也在衰退,容易遺忘學過的東西。這就需要基層政府和基層自治組織展開經驗交流、互助幫扶,利用好老年學校、志愿服務活動引導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讓老年人體會到其便利性、從而激發學習的內生動力。”王培安認為,要吸納一些對數字產品、智能設備等新技術操作熟練、參與度高、參與意愿強的老年群體加入助老志愿者團隊,便于增強老年群體對于掌握新技術、新科技、新知識的信心與決心,也更加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王培安還建議,在社區及村鎮開展“獨居老人智能服務”支援服務站,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智能服務型社會組織建立志愿服務團隊,為獨居老年人開展專業的技術助老服務;定期評估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組織就獨居老年人使用“基層智能助老”服務的成效,調查服務使用情況及困難,加強獨居老年人服務相關信息系統建設;動員社區、村鎮、各級各類學校協助獨居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針對獨居老年人的智能生活主題活動。“不讓任何人在社會發展的快車道上掉隊。”正如王培安所說,“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時代下,我們要想方設法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走出‘數字困境’,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數字時代的方便、快捷與高效。”記者:李敏杰攝影:賈寧編輯:莫愁審核:周佳佳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