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湘桂同心齊奏和諧曲——廣西賀州市富川縣構建“五聯三通”治理機制維護省際邊界穩定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王曉乾


(資料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地處湘、桂、粵三省交界的都龐、萌渚兩嶺余脈之間,全縣共有12個鄉(鎮)155個行政村,其中7個鄉(鎮)28個村的133個自然村寨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江永縣、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相鄰,省際邊界線長達182公里。由于湘桂兩省邊界山場、土地復雜交錯,以及歷史、經濟等原因,以前兩省邊界村寨經常發生矛盾糾紛,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年來,富川縣大力創新治理機制,探索邊界村鎮開展“組織聯建、治安聯防、糾紛聯調、普法聯宣、經濟聯盟”,推動縣、鄉(鎮)、村三級人員、信息、經濟互聯互通,形成“五聯三通”的省際邊界治理機制,開創了省際地區安居樂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以組織“聯建”建強平安建設堡壘

為破解省際邊界社會治理難題,及時有效化解兩地涉邊糾紛,實現邊界地區經濟社會和諧,富川縣在與湖南省相鄰的村建立湘桂聯合黨支部,推動人員互聯互通。湘桂聯合黨支部按照“1223”模式開展共治工作,即達成一個黨建合作協議,建立黨建聯席會議、信息相互通報制度兩個制度,簽訂《省際邊界平安建設工作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書》、邊界人民調解協議書兩份協議書,定期開展邊界黨建研討、支部主題黨日、團拜走訪等三個活動。

2013年,“一村跨兩省,兩省轄一村”的湖廣村率先建立了湘桂省際湖廣村聯合黨支部。湖廣村地處湘桂邊界,由富川縣新華鄉龍集村和湖南省江華縣濤圩鎮西河村聯合共管,現有湖南籍村民26戶,廣西籍村民48戶。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發展,村里成立湘桂省際聯合黨支部,選舉程得亮為村黨支部書記,支部現有黨員7人,其中湖南籍黨員4人,廣西籍黨員3人。該聯合黨支部先后建設了湖廣小學、連心路、同心巷、產業道路、文化樓、活動廣場等項目,促進兩籍村民共建共享、和睦相處。

富川縣朝東鎮岔山村位于湘桂之間的瀟賀古道上,村里的油茶和梭子粑粑等特色美食、滄桑的青石板古道、樸素的傳統紅磚村居吸引著各地游客。作為一個地處邊界的偏僻村寨,岔山村也曾面臨土地糾紛、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低等問題。岔山村與湖南省江永縣桃川鎮大地坪村綠碧嶺自然村之間的土地糾紛產生于上個世紀,隨著糾紛加劇,兩村之間的關系也愈發緊張。直到2022年,岔山村與大地坪村建立聯合黨支部,兩村村民、黨員、村“兩委”把問題擺在桌面上,互相交流探討,最終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如今,岔山村的文旅產業如火如荼,大地坪村也在積極借鑒岔山村的經驗,規劃相關產業。岔山村黨總支書記楊志魁說:“聯合黨支部給兩個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協商的機會,大家互相理解、包容,村民之間爭執少了,都想著如何讓邊界變得更好,來旅游的人也多了。五一期間岔山村接待游客四五萬人,現在每個月保持著兩三萬人流量。”

岔山村村民手捧特色美食梭子粑粑歡迎游客?!∈茉L者供圖

目前,富川縣一共建立12個功能型聯合黨支部,2022年開展邊界黨建研討15次、支部主題黨日活動16次、團拜走訪活動17次。有效緩解了岔山村與綠碧嶺自然村之間的土地糾紛,推動解決了富川縣石家鄉坪珠村與江華縣白芒營鎮石碧塘村的產業路拓寬問題、湖廣村同心路的用地糾紛和道路硬化建設工作以及富川縣麥嶺鎮長春村新山貴自然村至江永縣松柏鄉連花崗村產業路修建問題。

以糾紛“聯調”共建穩定和諧邊界

湘桂兩地不斷推進公安、司法行政、法院、檢察院、信訪等職能部門的區域業務合作,促進各職能部門形成管理互補、服務互動、信息互通的工作機制,有效解決矛盾糾紛。富川縣在交界的鄉鎮、村建立人民調解協作機制,在交界的村建立聯合人民調解室。人民調解員利用調解協作機制,相互協調溝通,根據矛盾糾紛的焦點成因、雙方訴求的事實依據以及當地民俗,研究制定雙方均能接受的調解方案。

富川縣石家鄉坪珠村與江華縣白芒營鎮石壁塘村存在幾十年的土地邊界糾紛,曾經多次發生紛爭。2021年10月,通過調解協作機制,雙方握手言和。這一困擾民眾多年的矛盾糾紛成功化解,維護了省際邊界地區的和諧穩定。

湖廣村內設有省際民族團結同心石榴籽調解室,為調解村民之間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石榴籽寓意村民要像石榴籽一樣團結,正如村委會墻上的標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經過石榴籽調解室居中調解,派出所和司法所多方查證,在湖廣村多位老人作證的情況下,湖廣村村民莫上孝與江華縣濤圩鎮集力干村村民何錦品之間的土地權屬糾紛得到解決。最終,二人達成共識,將爭議土地平均分配,每人一半,爭議多年的土地權屬糾紛圓滿畫上句號。

湖廣村黨支部書記程得亮告訴記者:“村里不論是廣西籍村民,還是湖南籍村民,長期在這兒一起生活,除了歷史遺留的與外村之間的土地爭議外,村民之間都很團結。村民之間有矛盾了,就請大家來調解室坐坐,商量著把問題解決了?!?/p>

目前,富川縣與湖南交界的鄉(鎮)、村共建立21個聯合人民調解室,常見的跨省區社會矛盾糾紛、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民間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處理和解決。

以經濟“聯盟”共謀增收致富思路

富川縣還在省際邊界開展經濟聯盟,把邊界鄉鎮連在一起,拓寬旅游市場;與湖南邊界村寨共建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經濟互聯互通,促進人心相通,實現互利共贏。

富川縣麥嶺鎮長春村新山貴自然村至江永縣松柏鄉連花崗村的產業路兩邊是大片的果園和養殖場,當下,果園里的西瓜迎來了豐收季。這條產業路長1.7公里,于2022年8月在雙方努力協調下投資80萬元建成。長春村黨支部書記黃彰富說:“我們村在產業路另一邊也有田,產業路修好后,方便了我們去那邊耕種農田。瓜果運輸成本也低了,收益更好了。果園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的村民,每人每天有100元工資?!碑a業路暢通了兩村的農產品運輸,帶動周邊600多戶農戶實現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有效促進邊界村民經濟相連,人心相通。

富川縣朝東鎮與毗鄰的江永縣源口鄉、桃川鎮聯合建設4萬畝香芋種植核心示范區,兩地舉辦種植技術交流、經貿合作洽談、項目建設研討和農產品展銷活動7場次,不斷推動兩地香芋產業升級發展。富川縣還暢通了朝東鎮岔山村、福溪村和江永縣蘭溪鄉勾藍村3個旅游村之間的道路,建立了邊界鄉村經濟聯盟和會議制度,整合特色旅游資源,商討鄉村振興重大協作項目,打造旅游村小網絡,助力邊界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組織“聯建”、糾紛“聯調”、經濟“聯盟”外,兩省毗鄰鄉鎮通過建立綜治聯勤聯動機制、設置綜治聯勤警務室、劃分網格成立群防群治組織等措施構建起治安“聯防”體系,兩地互相通報矛盾糾紛情況和治安動態,推動信息互聯互通,確保矛盾糾紛、治安問題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根據兩省份邊界村民語言、生活習俗相近的特點,兩地共同制定法治宣傳方案,構建起普法“聯宣”體系,營造了濃厚法治氛圍,重點宣傳邊界穩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并將村規民約化為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形式,為村民有效普法。

通過推行省際邊界“五聯三通”治理網建設,富川縣實現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無因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引發群體性械斗事件的目標,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高,為民族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有效促進全縣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