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日系廠商本田汽車對外宣布,將會從7月27日起,對旗下N-WGN、N-ONE、N-VAN、FIT、VEZEL、CIVIC等六款車型的價格進行上調,其最高漲幅將會超過5%。至于漲價原因,本田官方表示,是受到了匯率變化,日元貶值、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升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本田在今年第二次對車價進行上調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了本田外,三菱汽車也宣布對旗下2款車型漲價,漲幅最高達6%,而日產汽車也將旗下五款車型的價格進行了上調,其中最高漲幅達到了10%左右,而豐田、馬自達等車企也都有類似的“調價動作”。
對此,這些車企的說法基本和本田差不多,都是和日元貶值,原材料物流等因素相關,因此希望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雖然這種說法難免有些官方,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也的確如此。
眾所周知,日本本土的資源比較匱乏,特別是近些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催生了車企對鋰、鐵、錳、烯、石墨以及石墨烯等礦產資源的需求,致使日本本土車企缺少資源的情況也日益凸顯。
盡管可以通過從國外進口來緩解壓力,但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波動的匯率,使得車企面臨著很大的經營風險,為保證利潤他們只能將其轉移給當地消費者。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日系品牌習慣于在車型換代的期間對老款車型進行漲價,以保持新車型的價格競爭力,避免消費者因舊款車型打折促銷而“買舊不買新”,因此也不排除這是日系品牌,即將對旗下產品線進行改動,推出新品的一個信號。
當然,目前該漲價策略僅在日本本土實施,未來是否會波及國內市場,暫且沒有定論?;蛟S日系廠商的確是有這方面的考慮,本打算等到“618”國內汽車漲價潮結束后,在中國市場適當地調高車價,只是在6月初商務部所發布了一項“促銷”政策,使得他們的計劃被打亂。
就在上個月,商務部正式發布公告稱,將在今年下旬正式開啟名為“百城聯動”汽車節以及“千縣萬鎮”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季,以進一步促進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領域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政策消息的公布或將成為新一輪汽車降價潮即將來臨的信號。
這對于最近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對于大多數車企來說,可能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畢竟在今年年初所爆發的“價格戰”,幾乎已經讓絕大多數車企拿出了能夠接受的“最低價”,特別是受新能源品牌沖擊明顯的傳統車企更是在車價折扣上,屢創新低。
可這樣瘋狂降價的策略,終歸是不能長久持續,所以一些本就銷量不佳的車企,比如部分日系品牌,肯定是希望在“降價潮”結束后,對車價進行上調以保證充足的利潤,為他們的新能源轉型提供支持。
但考慮到中國汽車市場向來是以“政策為導向”的,因此即便日系再想漲價,恐怕也不敢“逆流而上”,更何況當前在市場認可度方面,日系等合資品牌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因此即便沒有政策因素,消費者恐怕也不會輕易為“漲價”而買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