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來論丨“國道旁建圍墻”,整改糾偏還可以再深入一些-天天精選

26日,針對云南梅里雪山飛來寺景點、金沙江大灣景點在國道旁修建圍墻事件,梅里雪山景區運營企業表示,將誠懇抓好整改工作,對兩個景點實行免費開放。

梅里雪山飛來寺景點、金沙江大灣景點屬滇藏生態文化走廊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觀景臺、圍墻、配套設施等。

公路旁高筑圍墻,付費才可觀山,這波天怒人怨的奇葩操作,在招致公眾強烈反彈之后,最近終于公布了整改方案。梅里雪山景區運營方宣布,“免費開放,取消門票”。如此知錯就改,倒也算干脆利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波輿情,當地那套“圈地收錢”逼人就范的玩法,大概率也是難以為繼的。在事發之初,就有知情人士放風,“當地一直努力欲推動免門票,但企業不作為”。如今因應形勢,順水推舟,也屬得償所愿了。

值得注意的是,梅里雪山景區運營方的這份最新“表態”很簡短,其中對于整個事件的導火索,也即國道旁的圍墻,并沒有太多提及。這段惹來是非的“圍墻”,后續到底是留是拆,依舊成迷。

這一細節,很難說是疏忽大意,而更像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模糊策略。避而不談“圍墻”,其中深意,耐人尋味。這段圍墻之所以令人反感,不僅是因為其逼著人去觀景臺買票看山,更在于其破壞了沿途風景一體性、延續性,構成了對途徑者視野、視域的審美污染。沒有那道墻,這段國道,才是“最美公路”;還有那道墻,這段路,就不復往日驚艷模樣。

即便下定決定“景點免費開放”,可仍然沒有敲定拆墻,這其中到底有何考量?的確,這段公路彎多坡陡,可是不是真的就有必要保留圍墻,才可保障交通安全呢?在奔赴“詩與遠方”的路上,不應該存在一堵多余的墻,來阻礙我們眺望。糾正“圈地收錢”,是價值立場與商業模式的糾偏。以“拆墻”實現風景體系的修復,就是在美學層面對此前做法的進一步糾正。

舉棋不定、躊躇不前,所牽出的還是某些根本性的利益問題,“拆墻之后怎么辦”“不收門票錢怎么賺”?的確,很多地方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旅游經濟似乎天賦異稟。但殊不知,稍有不慎,資源優勢就有可能成為“資源陷阱”。

有雪山,有河川,有最美公路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從“旅游途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轉化,能不能把人流、車流轉化為在地消費的現金流,能不能超越“拍照打卡”“沿途補給”的小散營生,而形成特色化、規模化的山地游、徒步游產業?凡此種種,都是另一個層面的課題。

作者:然玉

投稿郵箱:qilupinglun@sina.com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