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帶來巨額債務
去“枷鎖”讓企業重生
南京檢察官講述化解信訪矛盾工作暖心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訊員陳兵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徐寧
天上掉下個分公司,給集團公司帶來巨額債務,但手續齊全沒法撤銷,5年的信訪終于在檢察機關找到解決辦法,1個月內讓企業重生……近日,市檢察院舉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譜寫新征程和諧篇章”信訪矛盾實質化解案例故事講述會,由辦案檢察官分別講述在實質性化解信訪矛盾工作中涌現的優秀辦案故事。
“我第一次見到唐某時,他近乎崩潰的求助,讓我記憶猶新。這位失信被執行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擁有二級建設資質的中躍建設集團法定代表人。”來自市檢察院的講述人曲莎莎開始向大家講述“天上掉下個分公司”的故事。
原來,5年前的一天,唐某收到了南京法院的一紙判決,判令中躍建設集團對其江蘇分公司數百余萬元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唐某隨即聯系這個“江蘇分公司”負責人,誰知對方理直氣壯地表示:“這是我花30萬元拿的授權,注冊資料齊全,還經過了國家機關批準,你們總公司就應該承擔我們分公司的債務。”
唐某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稱集團遭遇合同詐騙。從此,他走上了曲折又漫長的5年維權之路。
警方立案后,因無法找到出賣集團授權材料的人,案件無法定性,撤銷分公司無望。唐某無奈又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分公司停止侵害名稱權。官司雖然贏了,可集團依然要承擔分公司的債務。
在這期間,唐某數次申請行政機關撤銷非法注冊的江蘇分公司未果。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望。
此時,“江蘇分公司”的債務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集團銀行賬戶被凍結,無法參與各類工程招投標。情急之下,唐某以市場監管局工商登記注冊審核不當為由,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令市場監管局撤銷分公司,但因缺少相關證據,敗訴而歸。
唐某抱著最后一線希望來到檢察院,申請行政訴訟監督。
“受理該案時,已臨近春節,數百名建筑工人等著發工資。為了幫助集團擺脫困境,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曲莎莎說,經仔細梳理案情,理清該案的主要矛盾焦點是如何辨認分公司登記材料的真實性。只要拿出證據證明這些材料是偽造的,集團撤銷分公司的訴求就能得到行政機關的支持。
在翻閱卷宗時,檢察官發現,中躍建設集團2018年9月12日之前的集團印章是沒有編碼的,而分公司在2017年10月的申請登記材料以及市場監管局準予分公司設立的通知書上,這枚集團印章就有了編碼。
問題就出在這枚印章上。于是,檢察院尋求公安支持,協商加快公章和簽字的鑒定程序,在跟蹤督促下,僅10天就出具了鑒定結果。鑒定結果顯示,江蘇分公司申請設立登記時使用的這枚集團印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名都系偽造。
隨后,檢察機關向南京中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然而此時恰逢行政區劃和政府職能調整,撤銷工商登記的職權已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為了避免程序空轉,盡快幫助該集團實質性解決問題,檢察院牽頭法院、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召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協調會。
經過艱難論證,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唐某直接向行政審批局申請撤銷江蘇分公司設立登記,檢察機關跟蹤監督。
4天后,唐某收到了行政審批局關于撤銷分公司的決定書,終于擺脫了莫名而來的債務,賬戶解凍了,集團“起死回生”。該案獲評最高檢行政檢察典型案件。
講述會上,從幫助未成年人“安家落戶”到保障耄耋老人合法權益,從用心用情護航民企到跋涉千里解決農業干部困境,從協調各方化解行政爭議到積極作為守護居民“陽光權”,講述人用樸實的語言揭露了一個個“信訪人生故事”背后艱難的辦案經歷和問題解決后的感觸。
據悉,2021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處理各類矛盾糾紛1500余件,化解信訪積案192件,化解率達98.7%。我市檢察機關將2023年確定為“信訪矛盾實質化解年”,主動融入社會治理,以檢察履職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