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漂亮雙眼皮、墊個高鼻梁、瘦瘦臉祛個斑……在剛剛結束的暑期,醫美整形行業度過了一個小高峰。記者從市內各大醫院美容整形科了解到,過去的這個假期門診量成倍增長,學生來看診、手術的數量明顯增多。
如今踏入9月開學季、求職季,學生們帶著嶄新面貌回到校園、畢業生們走向新起點,但也有人正在被失敗的醫美經歷所困擾。近期廣州衛監便查處了某私人醫美工作室無資質實施醫美手術的非法行醫行為。衛監部門提醒,醫療美容屬醫療行為,對場所、人員等均有嚴格要求,廣大市民要理性選擇醫美,認清機構和人員資質,以免產生健康隱患、利益損失。
皮膚科醫生做瘦臉針雙眼皮
(資料圖片)
致女患者進了ICU
小美(化名)一直對自己的臉型和單眼皮不太滿意,經常關注醫美信息的她在網絡上看到了廣州某醫美工作室的優惠打折宣傳,心動之下找到了這家工作室,接受了瘦臉針、雙眼皮手術。誰料這場手術不但沒有讓她得到自己理想的臉型和雙眼皮,還讓她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手術過程中發生了術中感染,術后小美直接被送進了醫院ICU搶救,最后小美雖撿回一命,臉部卻發生了壞死,還得重新接受修復救治。
經衛監部門查證,為小美實施手術的李某確實是醫學本科畢業,其在取得皮膚科執業醫生資質后,在某家醫美門診部工作了兩年,此后自行在外開辦醫美工作室,常以收費低、起效快等噱頭進行宣傳,吸引客戶到工作室進行肉毒素、玻尿酸等注射。后來李某的工作室越做越大,竟做起雙眼皮、隆鼻等手術。實際上,李某開辦的私人醫美工作室并未取得相關資質,李某本人也不具備美容主診醫師資格,實施醫美手術違反了多項國家法律法規,最終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嚴厲處罰。
說法:
小美到底踩了哪些“坑”?
對容顏的焦慮讓小美這樣的客戶放松了警惕,一不小心就踩了“坑”。科學醫美該如何選擇機構和執業人員?如何才能較少醫美風險呢?
廣州衛監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美容必須在醫療機構開展,非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美容屬于非法行醫行為。醫療美容項目必須由美容主診醫師負責或在其指導下實施,像李某這樣工作兩年的皮膚科醫生,未經美容主診醫師培訓基地醫院的正規學習,是無法取得美容外科主診醫師資格的,其不得開展美容外科項目。
另外,李某為其他顧客注射肉毒素這樣的行為也是違規的。因為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除醫療機構和指定藥店外,個人或其他機構不得購買肉毒素等毒性藥品;開展肉毒素注射業務必須由具有資質的醫務人員在正規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醫療場所進行。
理性對待“醫美”
莫混淆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
整形美容權威專家提醒,整形美容不是生活美容,與任何其他手術一樣,都有風險,一定要在正規醫療場所(綜合醫院整形科、美容外科、整形醫院、美容醫院、整形機構)、由有資質的整形醫生、美容外科醫師用合格的經國家監管部門批準的產品進行手術,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年輕人不要盲目跟風整形潮流,應更多追求自然之美。
那么,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到底怎么區分呢?
廣州衛監介紹,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二條,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醫療美容科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膚科和美容中醫科。
通俗地說,凡是有侵入性、創傷性的項目都屬于醫美,普通的美容院、美容師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和美容主診醫師資質是不可以實施的。如果你看到美容場所只有《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而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那么不要猶豫,這里一定不能做醫美。
值得留意的是,美容外科實施分級管理,依據手術難度和復雜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意外和風險大小,將美容外科項目分為四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可實施的醫美手術范圍也不一樣,這些都需要注意仔細甄別。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穗衛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