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半年盤點:三大豬企虧損仍超百億,豬價決定全年能否扭虧

截至8月31日,三大上市豬企均已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

新希望(000876.SZ)、牧原股份(002714.SZ)和溫氏股份(300498.SZ)的營收均為數百億元,總營收額破千億元。然而,由于上半年豬價一直處于低位,三大企業上半年的虧損總額也超百億元。


【資料圖】

控制養殖成本,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同比減虧

雖然各大豬企都在努力控制養殖成本,但虧損仍是上半年的主旋律。

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18.69億元,同比增長17.1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7.79億元,同比大幅減虧,上年同期虧損66.84億元。至于大幅減虧的原因,主要是牧原股份加強了對成本的控制。

牧原股份在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在生豬健康管理、疫病凈化等方面持續取得進展,養殖生產成績持續改善,生豬養殖成本持續下降。后續隨著公司在原糧采購、飼料配方、種豬育種、智能化裝備、一體化商業模式、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持續綜合發力以及原料價格持續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生豬養殖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報告期內,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694.53億元,同比增幅為11.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9.83億元,同比減虧幅度為27.95%。

新希望稱,盡管行情持續低迷,但公司養豬業務通過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生產指標,使得養殖成本有效改善,在上半年出欄量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實現了大幅減虧。

面對全行業共同的壓力,新希望在種豬環節重點關注后備豬管理與斷奶仔豬質量的提升,在育肥環節重點關注自育肥體系建設與自育肥場滿負荷,同時加強與飼料業務的聯動,抓住飼料原料價格下行的機會及時優化飼料配方。盡管一季度的北方非瘟仍然給生產成績帶來一定的擾動,但進入二季度后,各方面生產指標沖回正軌并持續優化,相比去年四季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升。

溫氏股份是三大豬企中唯一一家虧損同比擴大的企業。

上半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11.89億元,同比增加30.61%。歸母凈利潤為虧損46.8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5.24億元。溫氏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內,生豬行業處于周期低谷期行情低迷,銷售價格均低于養殖綜合成本,致使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較大。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溫氏股份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178.57 萬頭,同比增加 47.21%;毛豬銷售均價 14.58元/公斤,同比上升 3.18%;銷售收入 207.44 億元,同比增加 54.39%。雖然公司肉豬銷量和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但是肉豬市場行情低迷,飼料價格較高,疫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響豬業生產成績,即使公司豬業生產成績逐月提高,總體上養殖綜合成本仍然高于銷售價格,導致報告期內公司豬業虧損幅度較大。

上半年豬糧比低,生豬養殖普遍難盈利

豬糧比是生豬養殖行業的利潤風向標。所謂豬糧比,指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統計的每周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的比值,根據近年生產成本數據測算,對應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約為 7:1。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

今年上半年,豬糧比一直維持在 7:1 以下,生豬養殖普遍虧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出場價格保持低位運行,在 14-16 元/KG 區間波動。

新希望在財報中表示,2023 年上半年豬價持續承壓,生豬供應持續偏高,消費恢復低于預期,致使生豬價格在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的水平持續運行,使全行業均承受了較大的虧損壓力。

豬價在下半年的走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豬企在下半年的盈利情況。

根據《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規定,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低于 5:1),國家將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今年以來,國家一季度已開展第一批中央豬肉儲備收儲。7月4日,國家發改委通知將啟動年內第二批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對豬價形成了短期提振,7月下旬至8月初,豬肉價格迅速上行,創下年內新高。

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春節以前的這段時間豬肉的消費旺季會到來,可能會對豬肉價格有一定的拉升,但是幅度不會太大。從需求端來說,今年的總體消費情況可能會比疫情之前的年份差一些。而在供給端,現在生豬整體的產能和供應量是相對充裕的,所以不會存在大幅度的缺口。

對于豬企全年的盈利情況,馮永輝認為,如果后面幾個月豬肉價格一直保持在17元/KG的價位,也就是成本線附近,那這些企業全年肯定是虧損的。如果接下來的這幾個月,豬肉價格漲到20元/KG,各豬企才有可能會實現全年的扭虧為盈。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