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鍵翻飛,音符交織。6月24下午,南通大劇院音樂廳座無虛席。素有“小郎朗”之稱的如皋籍華裔少年季恩顯與姐姐季恩沛的“僑之聲 家鄉情”鋼琴公益音樂會在這里濃情呈現。一首首名曲在姐弟倆的精彩演繹下,旋律無不如詩如畫,意境深遠,令現場觀眾如癡如醉。
音樂會以一首《莫扎特奏鳴曲》開場,隨后,《瀏陽河》、《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和《第四敘事曲》、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等聞名遐邇的東西方知名曲目接連上演。
季恩顯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音樂理解力,完美地將情感與技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出鋼琴音樂的無限魅力。他的演奏既注重每一個音符的細節,更兼顧整首作品的和諧統一;既有古典的嚴謹,更具現代的創新;既淋漓盡致更扣人心弦。
(相關資料圖)
演奏中,季恩顯的目光堅定而深情。他的身體隨著音樂的旋律而搖擺,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熱情。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被他賦予了生命,它們如同精靈一般在空氣中跳躍,穿梭于季恩顯和觀眾之間。有觀眾用“天籟之音”來形容季恩顯的演奏。也有觀眾說:“季恩顯的演奏,似琴弦上的‘詩章’撥動了‘心弦’”。
而最讓觀眾驚喜的是,季恩顯與姐姐季恩沛帶來的一首四手聯彈作品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心有靈犀,配合無間,只見姐弟倆坐在鋼琴前,手指飛快地在琴鍵上跳躍,音符在指尖間流淌,音樂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整個劇院。
音樂會接近尾聲時,季恩顯以一曲《肖邦華麗大圓舞曲》作為壓軸表演。他的演繹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人仿佛看到了肖邦的身影。在最后一個音符消散在空氣中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他們的喝彩聲將音樂會推向了高潮。
指尖輕觸琴鍵,少年聲動江海。季恩顯祖籍江蘇如皋,出生于美國芝加哥。5歲時隨家人移居法國巴黎。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師從旅法鋼琴家秦瑩明,1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巴黎音樂學院,被法國音樂界譽為“鋼琴神童”。曾獲得30余個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是“音樂向善”運動創始人,也是華納古典唱片公司的簽約鋼琴家。姐姐季恩沛也曾多次獲得在巴黎舉行的施坦威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
季恩顯、季恩沛姐弟倆并非出生于鋼琴世家。他們的鋼琴天賦是被“逼”出來的。季恩顯清晰記得3歲時第一次接觸鋼琴的情景。“我從幼兒園回到家看到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爸爸說這是剛剛為我和我姐姐買的一臺斯坦威三角鋼琴。我和我姐姐興奮地爬到琴椅上,手舞足蹈,亂彈一氣,發出一陣陣非常難聽的聲音,可我們卻在琴前笑得前俯后仰。”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季恩顯說,古典音樂優雅純粹,聲入心弦。它回到了音樂的本源,通過音符和抽象的表達將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適合于任何人、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以及任何教育背景。“我希望成為古典音樂與年輕人之間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理解并喜歡古典音樂。”季恩顯說。
“今天這場音樂會的主角季恩顯和季恩沛,是南通海外華裔新生代的杰出代表,是注重音樂向善,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少年。”南通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金志偉表示,正是全體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團結攜手、實干勇毅,才讓世界看到了邁上新的百年征程的中國。南通的發展需要凝聚廣大海外僑胞的智慧與力量,更需要海外華裔新生代的繼承與發揚。
“胸懷星河,內心澄明,季恩顯、季恩沛是一對注重音樂向善、充滿社會責任感的杰出華裔少年。”如皋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組織部部長朱瑩瀅說,從姐弟倆的成長歷程中,可以感受到海外華裔青少年割舍不斷的愛國情懷,對中華文化的深沉眷戀。朱瑩瀅表示,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如皋將進一步發揮以季恩顯、季恩沛為代表的華裔新生代在中外青年交流中的朋輩優勢,讓他們不僅成為中華文化的受益者,更作為積極的傳播者,增進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鑒,以“僑”架“橋”,成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代言人,更好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