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份,各大汽車企業紛紛公布銷量數據,“再創新高”、“刷新歷史紀錄”等成為了刷屏的關鍵詞。作為2023年車市下半場的開局,似乎不少車企都迎來了“開門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車市需求回暖。
而就在不久前,國家發改委推出多項擴大汽車消費措施,包括優化限購政策、推動新能源下鄉等等,隨后該措施也迅速獲得全國多個地區響應。
旺盛的市場需求疊加刺激消費政策,下半年車市要迎來大爆發了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旺盛是表象,預測銷量整體回落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根據乘聯會預測數據,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173.0萬輛,環比降8.6%,同比降4.8%。
據乘聯會表示,由于上半年前期積累的意向用戶在6月有一波釋放,同時市場熱度具有一定慣性,且部分6月訂單轉移至7月交車,7月市場需求略有回落,但總體表現相對平穩,呈正常季節性走勢。
也就是說7月份車企的交付數據實際上有不少來自于6月的訂單,因此如果按照交付量來看的話,的確會呈現出超預期的表現,但并不代表7月的市場需求得到了提升。而且去年同期受購置稅政策刺激,基數處于較高位置。
至于新能源汽車方面,乘聯會預測零售銷量在62萬輛左右,環比下降6.8%,同比增長27.5%。整體保持增長趨勢。加上下半年將有大量新車集中上市,比如特斯拉新Model 3、比亞迪宋L、智己LS6等等,競爭力強勢,有望在下半年為新能源市場帶來增量,支撐整體市場銷量。
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數據來看,6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35,環比下降22.4%,同比下降0.7%。庫存系數下降說明,庫存水平回落,終端成交情況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就在微博發文表示:“本季度產能是唯一的瓶頸,且本季度無解。”而這也是目前不少新能源車企所面臨的處境,所以擴大產能正在成為新能源車企下半年的重要目標。
各地響應擴大汽車消費措施
總的來看新能源汽車依然是汽車市場的一大增長點,但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才剛過3成,難以支撐起整體車市的銷量提升。
為了進一步提振汽車市場銷量,擴大消費,政策的介入起到關鍵作用,就在7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日前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
其中提到,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制度和市場環境,更大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支持老舊汽車更新消費、加快培育二手車市場等十項措施。
比如在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這一點上,廣東率先響應,推動放寬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限牌”政策,此外還將支持廣州、深圳等汽車大市實施購車補貼、以舊換新,擴大新能源車銷量。
而且對于新能源汽車下鄉支持政策也有相關指示,其中就包括鼓勵車企研發滿足鄉村場景和農民需求的新能源車。
相比起之前的免燃油車購置稅或者是購車補貼等政策,新一輪的刺激消費措施明顯更加有針對性,一方面放開限購,從搖號難競號貴等問題入手;另一方面鼓勵以舊煥新,讓廣大老車主也成為政策利好的對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促消措施》中還提到,將增加城市停車位供給,改善停車條件,推進車位資源共享利用等。而針對新能源汽車則是采取科學布局、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對于新能源車充電難的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決。
不過當新車大量涌入,加劇城市交通擁堵,這也會成為新的問題,到頭來不限購但限行也可能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抑制購車欲望,所以這也應該是政策需要考慮到。
眾所周知,擴大消費對于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回暖有著重要意義,咱老百姓手里的錢就像人的血管,只有流動起來才能更有活力。但反過來,老百姓消費意愿低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宏觀經濟恢復慢,消費者收入增長不足,對于汽車這類大宗消費自然會更加謹慎。而隨著各地促銷政策措施逐步下放,針對性地解決消費者購車和用車難題,相信能快速提振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引動下半年的銷量爆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