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深度報道 >

藝術 | 中式美學的新表達


(資料圖)

隨著網絡視聽蓬勃發展和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觀眾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在創新技術、創新形式的加持和助推下,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細節的不懈追求,將中式美學與現代審美有機結合,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觸摸到中華傳統文化厚重細膩的真實質感。

同時,古裝劇選擇在古代背景中植入現代意境,對當下時代也進行關照與書寫。通過古代人物的故事隱喻社會生活現狀,從而引發大眾化討論與現代性反思。近期的熱播古裝劇《長相思》,就給觀眾帶來了從古到今的落地式表達,將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在細節之處,將藝術之美與文化之美更好的結合。

《長相思》將文化氣韻與凡間煙火滲透在了劇集場景與人物行為中,并在不同的置景中投射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追求。其將蘊含大愛仁義、真情實感、守護精神等展現東方文化的精神譜系外化為“景”,帶領觀眾更好地領略中華文化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與人格之美。

該劇以“清水鎮”這一主場開篇,在皓翎、西炎、辰榮三個不同地域展開。故事設定在不同的地貌上,并在畫面構圖、色彩美學、建筑設計、置景服化道等多個方面進行區分。皓翎靠海,建筑物具有明顯的閩南風格,色調偏青綠色;西炎地處西北,建筑物莊嚴肅穆,色調以黑色為主;辰榮在中原地區,建筑層次繁復,陳設上層次較多。氏族特色鮮明,展示出了別樣的國風之美。

一部古裝作品,不僅要有傳統元素,更要有另今人動容的時代感;不僅能在劇情、美術、表演上吸引觀眾,更能向大眾傳遞真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主創團隊為了突出中式美學超出事物本身的“意境”核心,在?彩、?樂、禮儀、布景、濾鏡、建筑等方面融?傳統?化元素進?了多重思考。

比如,配樂按照電影的手法設計,對應不同劇情、重頭戲做了相應的創作。西炎國是北方部落國家,音樂以更龐大為主,在交響樂里加入了大量號角、人聲;清水鎮是世外桃源的感覺,音樂就偏輕松、靈動;皓翎國在南方,江南小調、民樂的融入較多。

國風之美,在于真善美的情感表達。國風之美,也在于對家國之魂、守護天下宏大格局的塑造。寄情于景、融景于物、以物載文,用精致的東方美學吸引觀眾,再以東方精神內核讓大家深深共情。《長相思》潛移默化間彰顯、傳承了忠孝仁義的傳統美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愿景,開辟出一條文化深厚、格局高遠的新型創作路徑,形成獨樹一幟的國風之美,也增強了劇集的長效吸引力。

從《長相思》這樣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無論是用溫暖底色襯托的細膩情感,還是依托傳統文化美輪美奐的美術設計,都是為了更好的用匠心打造出充滿中式韻味、盡善盡美的故事。這些美學內核的蓬勃力量,都讓傳統文化有了更具生命力的新興表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