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六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國內首條船體構件自由邊打磨生產線在國內某骨干船廠順利通過試生產,正式交付使用,使用效果獲得了船廠應用單位的一致認可,船舶智造再添新動能。
“船體構件自由邊圓角打磨是防止船舶內部在高鹽高濕作業環境下經受腐蝕的基礎,也是重要手段,其打磨精度要求非常高。”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王興華介紹,以一艘30萬噸的原油船(VLCC)為例,需要自由邊圓角打磨的構件數量超過萬件,尺寸范圍從幾十厘米到幾米大小不等,自由邊形狀類型更是有上百種。
長期以來,種類多樣、尺寸不一、自由邊形狀復雜、圓角打磨精度要求高的船體構件主要依賴人工操作,智能化或自動化作業一直是業界面臨的一大難題。在人工作業環境下,工作人員除面臨打磨環境惡劣外,構件的生產效率低下、打磨一致性差等問題也在較大程度上制約著船舶建造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相較于國外數控機床式加工作業,該生產線的問世迅速凸顯出多種作業優勢:在相同生產要求下,生產線整體成本較數控機床式裝備下降約50%,同時解決了人工翻板面臨的安全與效率的難題,具備很高的性價比;生產線能夠適應船體構件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不同類型的構件圓角打磨可實現自主切換;生產線特有的柔性打磨工藝使打磨速率最高可達50毫米/秒,與數控機床式相當,較人工作業效率提高近30%,同時,打磨質量嚴格滿足國際PSPC要求;方便添加新品種構件,配置簡單,無須示教和軟件開發,生產柔性度高;支持國內主流的MES、DTMS信息化系統的深度定制,方便接入信息化車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