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成都市龍泉驛區:紀檢監察干部以“小家育廉”引領社會新風正氣

“孫哥,你每年是怎么資助貧困學生的?我也想資助一個,你帶我一下嘛……”最近,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街道紀工委召開了一次特別的座談會,邀請紀檢監察干部及家屬分享身邊的家風故事。會上,鹿角社區紀檢委員孫進連續多年資助家庭困難學生的事情被人“抖”了出來,在座的同事都非常驚訝,紛紛表達想跟他一起做公益的愿望。


【資料圖】

干部、家屬在西河街道積善社區“廉潔書屋”讀書。葉桂瓊供圖

熟悉孫進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兒一女需要撫養,夫妻兩人的收入都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從2018年開始,他卻參加了一位朋友發起的貧困地區學生午餐資助活動,每年資助一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小學生午餐費1600元,到現在已持續了6年。有時他還帶著妻子、兒女一起去探望被資助學生,讓孩子親手把學習用具、衣服飾品送給對方,和對方交朋友。他告訴孩子:“有錢沒錢都可以做公益、做好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幫一點是一點,能幫一個是一個,這就叫‘勿以善小而不為’。”

孫進協調解決居民家中漏水問題。劉思思供圖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孫進都認真踐行著“勿以善小而不為”。作為社區紀檢委員,經常有老百姓向他反映問題、尋求幫助,有些事情其實不屬于他的職責范圍,但他從不嫌麻煩,只要群眾找到他,他都會想辦法盡量解決。一次,余婆婆家的水管滲漏造成樓下住戶墻體損壞,維修所需的材料、人工費用較大,但余婆婆老兩口每月只有1000多元養老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實在拿不出錢來,鄰居對此意見很大。孫進了解到情況后,找到一位從事管道維修工作的朋友,爭取到了大幅低于市場價的友情價,又自掏腰包承擔了近一半的費用,幫忙解決了這件麻煩事,化解了鄰里矛盾。

“學雷鋒做好事,人人可學,處處可為。”孫進的善行善舉不僅給兒女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也讓身邊的朋友深受觸動,在他的感召下,去年有4位朋友參加了這個貧困地區學生午餐資助活動,4名小學生得到了資助。

事實證明,紀檢監察干部當好清廉家風的踐行者、示范者,可以引領社會形成新風正氣。今年以來,西河街道紀工委結合龍泉驛區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錘煉硬作風、實干走前列”紀律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廉潔文化進家庭等工作,在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中大力開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家風教育、談心談話,提醒干部帶頭抓好家教家風建設,管好親屬子女,把好家庭“廉政關”。同時,立足轄區實際,依托15個村(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農村書屋設立廉潔書屋、廉潔書角,以此為載體打造“三個一”清廉家風活動單元,不定期組織紀檢干部及干部家屬開展廉政家訪、家屬座談、家風活動等,進一步加強與干部家屬的聯系互動,及時掌握紀檢監察干部“八小時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情況,引導家屬當好“廉內助”,常念家庭助廉“緊箍咒”。

參觀一次廉潔書屋,送上廉潔文化沉浸式體驗。邀請機關、村(社區)紀檢監察干部及家屬參觀轄區廉潔文化陣地,通過看廉潔書屋、聽廉潔故事、談家風家訓感悟的形式,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及其家屬從中汲取文化養分、涵養廉潔精神,以廉育人、以家相傳,持續把家庭廉潔教育工作做深、做實、做細,讓好家風代代相傳。

邀請吃一次“廉潔餐”,送上關懷提醒。精心打造“廉潔過節攻略”“警示教育視頻”“廉潔座談”等廉潔菜譜,紀工委書記邀請紀檢監察干部及家屬共進“廉潔餐”,通過介紹紀檢監察工作、分析身邊反面案例、詮釋相關法律法規,讓家屬在潛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當前反腐敗形勢下紀檢監察干部所承擔的責任壓力和面臨的廉政風險,從而厚植家庭監督的根基,引導家屬持續發揮“賢內助”和“廉內助”作用,協助紀檢監察干部干好紀檢監察事業,筑牢廉潔自律防線。

學校負責人將孫進等人資助的午餐費發給學生家長。向書供圖

進行一次廉潔家訪,送上溫馨祝福。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給紀檢監察干部家屬送上一封廉潔信,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同時通過促膝談心,全面了解干部的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積極聽取干部家屬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正把嚴管與厚愛落到實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千萬家庭好家風,則樹立社會新風正氣。”西河街道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挖本土文化元素,建設家風文化示范點,開展好風格多樣的家風主題活動,打造特色廉潔家風文化品牌,引導紀檢監察干部自覺當好清廉家風“引領者”,以“小家育廉”帶動社會風氣持續向上向善。(侯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