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成立時,醫療圈就在熱議,是否還會有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如今,濰坊醫學院更名事項獲省內認可并公示后,當地對“山東第三醫科大學”又充滿期待。
撰文 | 汪航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成立4年后,“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冠名塵埃落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31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擬申報高校設置事項的公示》,濰坊醫學院升格更名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界”注意到,目前此項公示是向教育部申報事項的擬定,意味著濰坊醫學院升格更名大學已得到了省級教育部門的認可,但仍需通過教育部審查等程序。
這也表明,同在山東的另一老牌醫學院校濱州醫學院在對“第二醫科大學”這個頭銜的競爭中退場。
一位熟悉山東醫學院校格局的資深人士介紹,山東省共有九所醫學類院校,數量居全國前列。其中四所為獨立的醫學院,分別是泰山醫學院、濰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和濟寧醫學院,“泰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后,其它3所院校一直在爭建大學。”
在醫學院紛紛改名大學的浪潮中,山東第一、第二醫科大學相繼官宣,山東省第三、第四醫科大學還會遠嗎?
濰醫搶占先機
在山省教育廳正式公示前,圍繞“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名稱之爭就在坊間引發熱議,多家省內醫學院摩拳擦掌,為升格“大學”出錢出力。其中,濰坊醫學院和濱州醫學院被視為是兩大有力競爭者。
從時間上來看,濱州醫學院是首先提出創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院校。2019 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揭牌,次年,煙臺市政府網站在答復政協委員“關于建議加大高等教育扶持力度,助力煙臺發展”的提案中,透露了濱州醫學院將爭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信息。
答復稱,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濱州醫學院升格大學的工作。去年12月31日,以市政府名義向省政府呈報《關于支持濱州醫學院創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請示》,市長到省里做工作,表明煙臺市全力支持濱醫升格的態度。近兩年,煙臺市也多次推進其更名為醫科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計劃更名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濱州醫學院現有煙臺、濱州兩個校區,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山東省省市共建高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1956年3月獨立建制為青島醫學院,1981年9月改稱北鎮醫學院,1983年3月隨駐地更名為濱州醫學院。
論綜合實力,濱州醫學院在“醫學界”2023中國醫學院校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列山東省第5名、全國第82名,遜色于省內第4、全國排名第66位的濰坊醫學院,而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后者搶占先機的原因。
濰坊醫學院是全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之一,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濰縣樂道院設立的樂道院醫護學校和濰縣美國長老會醫院。此后,1951年籌建山東省昌濰醫士學校,1958年改建為昌濰醫學院,1987年更名為濰坊醫學院。
和濱州醫學院相比,兩所院校有著各自不同的亮點,比如濱醫的特殊教育和臨床醫學享譽全國,而濰醫綜合實力更為強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優勢特色學科。
此外,碩士點和博士點是衡量一所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一個直觀的差距是,濰醫在1986年就獲得碩士學位授予資格。而濱醫是在2003年;濰醫現有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但濱醫仍在申博。
有業內人士分析,從泰山醫學院升格為大學的經驗可以看出,山東省在布局高等教育發展時側重以“創一流”為硬性導向,優先考慮的是醫學院基礎與省醫科院的適配程度,以及未來資源的調度與整合問題。
從這些角度而言,“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歸于濰坊醫學院并不意外。
“醫科大學”更名熱
長久以來,“學院”更名“大學”的熱度不減,山東省內已有更名先例。比如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組建后,成為全國第一家以數字命名的醫科大學,學校發展從此也步入快車道。
2019年,經教育部批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成立。它是山東實施科教融合改革的重要嘗試,整合了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是該校的首任校長,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杰兼任該校黨委書記。目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擁有直屬附屬醫院13家,非隸屬附屬醫院23家,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2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8家。
前述山東醫療行業人士介紹,過去,齊魯醫學院和青島醫學院由于分別背靠山東大學與青島大學,實力長期排省內前兩位,濰坊醫學院、泰山醫學院、濱州醫學院和濟寧醫學院則分列第三、第四、四五和第六位,被民間俗稱為“山東四小醫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成立后,該省內部的醫學教育格局開始發生變化。2016年,只有一所直屬醫院的原泰山醫學院僅位列“醫學界”中國醫學院校綜合實力排行榜第64位。而到了2023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在這一榜單上的排名已躍升至第36位,將排名在第66的濰坊醫學院遠遠甩在了身后,穩居省內前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排名第16的齊魯醫學院仍遙遙領先于省內其他醫學院校,山東第一醫科大與省內第二的青島醫學院之間只差兩個名次。
另有相關人士分析,山東重點建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目的是在濟南西部打造一個國家級別的醫療服務中心,對標的是河南鄭州的“宇宙第一醫院”鄭大一附院。
泰山醫學院在搭上了“大學”的順風車后,學校資源和綜合實力大踏步前進。在這種形勢下,山東省內其他醫學院改名的熱情愈發高漲,競爭也愈發激烈。除了前述提到的濱州醫學院忙于更名,此次擬更名為大學的濰坊醫學院獲省內正式公示前,其處境同樣十分尷尬——
一方面,泰山醫學院在省內四大醫學院中率先完成了更名,已然領先一個身位。另一方面,濱州醫學院也得到了煙臺、濱州及山東省的支持,一直在籌備成為大學。
起初,傳聞稱濰坊醫學院傾向于“濰坊醫科大學”這一名稱。2017年,濰坊醫學院更名事項納入了山東省“十三五”高校設置規劃;2019年,院長管英俊提到更名大學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2020年將是改名醫科大學的必勝之年。同年11月,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濰坊市政府三方簽約創建高水平醫科大學。
到2020年,更名大學的相關報告報送省教育廳,也是在此時,傳出濰坊醫學院將改名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說法。同年,時任濰坊市副市長李平介紹,政府將投入兩個億推動濰坊醫學院升格為醫科大學。
除了真金白銀外,當地還為其提供資源以增加其更名砝碼。2020年1月,原濰坊市人民醫院、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成為濰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濰坊醫學院婦幼保健院;6月,濰坊市中醫院成為濰坊醫學院附屬中醫院;11月,濰坊醫學院第二、第三附屬醫院正式成立。
還會有“山東第三醫科大學”嗎?
早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成立時,醫療圈就在熱議,是否還會有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如今,濰坊醫學院更名事項獲省內認可并公示后,當地對“山東第三醫科大學”的期待卷土重來。
外界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與青島大學青島醫學院再次獨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山東中醫藥大學本身就不受“學院”名稱的困擾,留給后續更名資格的僅剩濱州醫學院、濟寧醫學院、齊魯醫藥學院與山東協和學院,后兩者均為民辦醫學院。
這意味著,無論是否有“山東第三醫科大學”,對山東省內其他醫學院校來說,后續能從“學院”升格為“大學”的,極大可能是從濱州醫學院和濟寧醫學院中產生。
對前者來說,失去了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后,只能另尋校名。“醫學界”梳理發現,濱州醫學院還曾傳出創建中國康復醫科大學、康復大學的消息。
2016年,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某專題會上,一名副院長提到,“要抓住學校建設‘中國康復醫科大學’的契機……著力構建一個‘大康復’的學科專業體系,促進醫院轉型升級。”2019年,濱州醫學院校報某期刊文提到要“全力爭建康復大學”。
這曾引發了人們關于濱州醫學院參與組建位于青島的康復大學的猜測。但據“康復大學”官網,它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中央部委機構組建,其中并未提及濱州醫學院。
如今,濱醫更加強調其“醫藥”方向。在其官方微信號去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校黨委副書記表示,濱州校區校地合作項目竣工啟用是“開啟高水平醫藥大學新征程的時代新作。”
考慮到學校雖以“濱州”命名,但主校區如今已搬至煙臺,因此升格大學的新校名若以“煙臺”或“濱州”為開頭,可能并不理想。隨著泰山醫學院、濰坊醫學院相繼冠以“山東”后,濱州醫學院是否會延續這一傳統還尚未可知。
網上有消息稱,對于“山東第三醫科大學”,濱醫的很多師生、校友并不贊成。一是因為已經有山東第一、第二醫科大學,辨識度不高;二是以序列命名有給學校排名之嫌,恐怕會影響招生質量。更重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留給“山東第三醫科大學”的又能有多少?
于是,有人建議,可以模仿新鄉醫學院更名河南醫藥大學的路徑,將濱州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藥科技大學”,而這一命名或許也正是濟寧醫學院所覬覦的。后者官網就提出,要“建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應用型現代醫藥科技大學”。
不過,回到更名本身,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嚴格依據標準審批“學院”更名“大學”。
另有觀點認為,高校熱衷于更名為“大學”,體現了其對自身各方面水平更高質量的要求,但一所院校的更名不僅是名字上的變化,更關乎其自身實力和社會認可等方面,畢竟在眾多“院校”中,還有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這樣從未更名的名校。
來源:醫學界
責編:錢 煒
編輯:趙 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