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限制鎵鍺出口!對芯片長遠影響有多大? 全球資訊

大家應該都聽說了吧,2023年8月1日我國將正式對鎵、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出口商如果想開始或繼續出口,則需要向商務部申請許可證,并需要報告海外買家及其詳細信息


(資料圖)

大家以前可能沒聽說過“鍺”,但應該聽說過“鎵”,“氮化鎵”的鎵。我們日常最經??吹降牡壷饕俏覀兊?strong>手機充電器

?氮化鎵(GaN)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材料。氮化鎵具備更寬的禁帶寬度、更高的擊穿電場、更高的熱導率、更高的電子飽和速率及更優的抗輻照能力,在手機快充、通信、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都有很多需求。

以上絕大部分媒體告訴大家的,而我想補充關鍵的一點是,氮化鎵在軍工領域有重要作用,比較典型的就是應用在有源相控陣雷達TR組件材料,軍迷朋友應該都很清楚。

而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航空航天、通信、紅外、太陽能電池、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應用。

截止到上個月底,鎵和鍺的價格走勢都不算強。其中鎵還因為廣西、云南的新建產能釋放預期,價格持續被壓制。這些東西跟原油、鋼鐵一樣都是原材料邏輯,主要看供需關系。盡管非常重要,但當需求沒有大幅增長,供給沒有大幅收緊,價格也就正常波動了。

但是當我們正式對鎵、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根據數據,全球金屬鎵儲量我們最多,占全球儲量的68%左右。金屬鎵產量也是我們最高,占全球90%左右。全球金屬鍺儲量我們占41%,美國占45%,我們相對不占優勢,但金屬鍺產量我們占全球68%

為什么產量都在我們這邊?

主要原因還是開采成本低。開采成本低有很多原因,包括開采技術,開采礦難度,人工成本等,我這里就不展開說了,反正最后的結果就是我們的開采成本低,根據成本最優邏輯,產能自然就會往成本最低的地方集中,除非是人為或者政策干預。

那限制鎵、鍺出口,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還記得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的天然氣嗎?歐洲進口的天然氣有49%來自俄羅斯的管道運輸。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北溪2號管道中斷了,北溪1號的管道運輸量也逐漸降到0%。歐洲天然氣價猛漲,順帶著油價、煤價都往上沖,電價也漲得很離譜。

邏輯也是類似的,我們作為全球鎵、鍺的產量大國,限制出口后,短期內全球鎵、鍺的價格就會因為階段性供不應求而大漲。中長期看,盡管歐美和其他國家會盡快擴大產能,但由于成本昂貴也可能會導致海外鎵、鍺的價格中樞上一個臺階。而國內鎵、鍺的價格中樞在因為失去出口需求,價格中樞往下一個臺階。

所以,對于國內生產鎵、鍺的廠商來說,短期是巨大利好,目前距離8月政策落地還有一個月,估計會出現高價搶單,趕緊買買買的情況。但長期則是巨大利空,出口份額減少后,國內廠商可能陷入內卷,價格中樞可能會下降。

對于國內芯片材料廠來說,短期巨大利空,因為成本突然猛漲了。但長期則是巨大利好。因為國內鎵、鍺價格下跌,海外鎵、鍺價格上漲。通過限制鎵、鍺出口,把有色金屬的成本優勢轉移到芯片材料上來了。

所以我覺得對芯片的利好,應該是大于對有色金屬的利好。但今天芯片指數-0.9%,有色金屬指數+1.85%,難道是我想錯了?還是說市場先炒短邏輯,再炒長邏輯?

......

關鍵詞:

資訊